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 54卷 9期
刊出日期 2024-10-10

法学研究
主题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
管理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 管理学研究
主题栏目:丝路文明研究
□ 文学研究
历史学研究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走向与变革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语言学研究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中国式司法现代化
法学研究
0
2024年第九期目录
2024 Vol. 54 (9): 0-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1383KB] ( 38 )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走向与变革
5 肖朗, 王恒
富兰克林与韦伯斯特英语教育思想比较考察 Hot!
殖民地晚期至建国初期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许多著名人物都将教育视为美国社会和国家的重要事务,以教育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改革理想,富兰克林和韦伯斯特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两人不仅在精神品质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英语教育思想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这主要体现在他们都主张通过英语文字改革来重塑英语教育,并通过改革英语教育来实现各自的理想,从而为创立美国独立的文化及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同的是,富兰克林主要站在中产阶级的立场上,旨在将殖民地英语教育的重心从古典语言文化转向现代实用知识,为中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升开辟通道;而韦伯斯特主要试图削弱英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通过英语教育培养共和国公民的美德,为新生共和国的成长创造条件。比较考察富兰克林和韦伯斯特的英语教育思想,既有助于准确把握二者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关联,对认识美国建国前后英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也不乏参考价值。
2024 Vol. 54 (9): 5-21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919KB] ( 125 )
22 许翾
“双一流”高校高层次人才自主式嵌入的路径与机制创新 Hot!
人才生态系统作为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关键支撑,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人才生态系统结构要素与高层次人才主体之间的双向嵌入。在实践中,这种双向嵌入难以自发形成,也很难单纯地通过以外部制度供给为主导的受动式嵌入方式实现,而是需要构建高层次人才的自组织,在保持其与学校治理结构有效联结的同时,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并推动其按照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定需求、专业发展规律等来实现自我运转,从而达到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式嵌入。
2024 Vol. 54 (9): 22-32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676KB] ( 92 )
主题栏目:丝路文明研究
5 王子今
蚕桑与汉晋河西社会生计 Hot!
以丝绸为主要货品的市场在河西地方逐步成熟,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中原和蜀地的丝织品输送到河西外,当地也出现了蚕桑业经营。酒泉与嘉峪关魏晋墓壁画多见以蚕桑为表现主题的画面,说明当时河西地方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蚕桑业之重要。临泽黄家湾滩晋墓出土简文有“种桑榆”字样,也可以作为出土文献的证明,体现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乡村社会的经济生活。河西汉简反映蚕桑业的信息虽然有限,但片段的资料亦可说明河西蚕桑业发展的早期基础。可以推知,河西地方除来自中原与巴蜀的丝织品之外,当地丝织品的经济作用也不宜忽视。
2024 Vol. 54 (9): 5-15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1749KB] ( 68 )
16 赵大旺, 刘进宝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互鉴 Hot!
丝绸之路不仅是通商之路,也是丝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交融、文明互鉴之路。汉唐时期迎来了丝绸之路的兴盛,同时伴随着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高潮。汉代以来,以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等丝路沿线国家进行了物产、知识与信仰的广泛交流。物产交流丰富了丝路沿线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民众的饮食起居、社会风俗带来了重要影响;外来的知识推动了中国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的进步,促进了不同知识体系的融合;域外信仰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民众的思想世界和精神生活,并最终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024 Vol. 54 (9): 16-27 [摘要] ( 102 ) [HTML 1KB] [PDF 1739KB] ( 102 )
28 罗帅
汉字传入西域的历史影响 Hot!
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将塔里木盆地纳入治下,设立西域都护府等军政机构进行长期有效治理,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深远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将汉字传入西域,促使当地进入使用文字和文书的时代。汉文成为绿洲诸国通行的官方文字。诸国设立专门的文案机构以及译长、书史等职官,大量汉人供职其间,帮助维持当地行政体系运转。东汉末年,汉朝官兵内撤,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人员往来也因凉州之乱而中断,西域各国因此爆发了严重的文字危机。为保证文书行政体系的正常运行,鄯善统治者主动招揽境内的贵霜人进入文案机构充当书吏。贵霜人使用的犍陀罗语和佉卢文遂成为公元2—5世纪鄯善王国的行政语文。
2024 Vol. 54 (9): 28-39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981KB] ( 68 )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33 陆文聪, 林立
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收敛性的视角 Hot!
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收敛性视角,研究发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和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差异呈现出显著的β收敛趋势,且σ收敛结果也表明两者皆实现了优化型收敛,但2015年后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差异的收敛速度有所减缓;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方向收敛,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差异越大,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大;全要素生产率产业差异显著减缓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速度,不利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收窄。从产业层面来看,加快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缩小甚至是消除其与工业、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率差异,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从区域层面来看,需继续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
2024 Vol. 54 (9): 33-52 [摘要] ( 86 ) [HTML 1KB] [PDF 1101KB] ( 86 )
53 张雨欣, 刘传磊, 马九杰, 王成军
未来乡村建设:要素嵌入与政社合作 Hot!
建设未来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探索。而未来乡村建设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三化”导向与未来产业、未来风貌、未来文化等“九场景”架构契合不足,面临关键要素难以精准嵌入、多元主体不能有效协同、传统与未来无法深度融合等困境。未来乡村建设需要以政社合作为重点,通过政府与农村职业经理人、新村民等社会主体合作,推进劳动、资本、知识、数据嵌入乡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具有重要的市场链接作用,能够整合市场资源,吸引投资者、农创客进入乡村,扮演着关键的枢纽型角色。新村民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只有创立新老村民利益联结机制,重塑乡村凝聚力,激发村庄内生动力,才能有效促进未来乡村的场景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4 Vol. 54 (9): 53-65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1159KB] ( 131 )
主题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
40 刘先江, 彭淇琛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人类自我意识的主奴辩证法分析 Hot!
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自为存在的独立的意识,另一种是为对方而存在的依赖的意识,前者为主人,后者是奴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颠倒与循环。在当今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创造了数字技术,赋予了数字技术“奴隶”的意蕴,但在资本逻辑下人类自我意识受到数字技术的反噬,主奴关系发生改变。随着意识的觉醒,人类必然会向身穿数字外衣的“资本主人”发起声讨,实现自我意识的独立自由。黑格尔也谈到了自我意识重回自由的形式,并指向了绝对精神这条道路。然而通向自由的真正路径必须立足于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寻求冲破资本枷锁之路,才能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主体性回归。
2024 Vol. 54 (9): 40-49 [摘要] ( 58 ) [HTML 1KB] [PDF 719KB] ( 58 )
50 顾青青, 高力克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理论 Hot!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文明论的合理内核,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文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力和分工为基础,从经济学视角阐释了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文明演进过程,并以生产方式的演变揭示了资产阶级文明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过渡性,从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预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趋势,其共产主义的未来视野否定了文明等级论以现代资产阶级文明为完美典范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明中的野蛮”以及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并阐明了西方殖民主义在非西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和文明传播的辩证法,从而破除了“文明—野蛮”二元对立模式和“西方文明—非西方野蛮”的意识形态偏见。
2024 Vol. 54 (9): 50-62 [摘要] ( 64 ) [HTML 1KB] [PDF 763KB] ( 64 )
□ 管理学研究
63 傅颖, 邬爱其, 陈磊, 胡敏
促进还是抑制:家族涉入对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Hot!
专精特新企业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尽管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但现有研究很少关注家族涉入对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非家族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家族企业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揭示了产权性质在专精特新企业经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专精特新家族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由同一人担任促进了企业经营绩效,而代际传承则对其经营绩效产生负面作用。
2024 Vol. 54 (9): 63-83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892KB] ( 66 )
84 卢圣华, 汪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诉求:基于“地方领导留言板”和大语言模型的实证分析 Hot!
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搜集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近两百万条网友留言记录,在将民营企业诉求分为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政府服务及诚信、经营要素获取、合理收费与罚款、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五大主题的基础上,利用大语言模型探究民营企业诉求的主要特征,结果发现:(1)经营要素获取和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问题最为突出,两者占民营企业诉求总数的68.74%。(2)从时间维度看,民营企业诉求数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是造成这一趋势的重要外部因素。(3)从空间维度看,民营企业诉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且各地区民营企业诉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政府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应力求因时、因地制宜,尤其要着力破解要素获取难题和公平竞争问题,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4 Vol. 54 (9): 84-97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1536KB] ( 60 )
管理学研究
66 魏麒
组态视角下共享制造平台用户活跃度提升的多元路径 Hot!
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模式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共享制造平台在整个共享制造系统中扮演着供需对接的关键角色。实证研究发现,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的任一因素均不构成共享制造平台高用户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但是来自政府、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的外部支持在实现平台高用户活跃度上发挥着普遍性作用。提升共享制造平台用户活跃度有三条等效路径,包括规模驱动下的外部支持型、整合内部资源与争取外部支持的双轮驱动型、安全可信机制保障下的外部支持型。其中,强有力的外部支持是三种组态共有的核心条件。此外,平台用户活跃度的因果关系具有非对称性,即产生高用户活跃度的组态对立面并不能导致非高用户活跃度。
2024 Vol. 54 (9): 66-84 [摘要] ( 103 ) [HTML 1KB] [PDF 1652KB] ( 103 )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85 杨琼
新见卢纶夫妇墓志与卢纶生平创作发覆 Hot!
卢纶是唐代大历时期声名显赫的诗人,被誉为“十才子之冠冕”。学界对其生平事迹与文学创作的研究虽多,但不少问题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新近发现的卢纶夫妇墓志为研究其人其诗提供了一手资料。卢纶墓志所记载的生卒年、科举经历为解决其赴京应举的时间提供了重要证据;墓志中的仕历信息为辨析其仕宦浮沉与元载、王缙的关系,考察其遭谤经历与相关诗作提供了新线索;卢纶夫人赵绚墓志不仅可以补充史传未载的诗人婚姻关系,而且透露了卢纶仕宦背后的复杂因素。卢纶墓志记载的文学创作情况体现出卢纶作品的特点及其在当世的流传与影响。
2024 Vol. 54 (9): 85-99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2110KB] ( 120 )
100 龙成松
形式格套与意义边界:汉唐碑刻铭文分章研究 Hot!
铭文分章是汉唐碑刻的一个显著特征,分章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其一”“其二”等夹注文字标识;二是采用空格、提行等排版方式;三是上面两种形式组合。这些分章方法都经历了萌芽、变异、定型的过程。汉唐碑刻铭文分章的发生,既是碑刻制作过程中布局、排版实用性的功能性考量,也是碑铭作品声音、意义传递的文学性需要。汉唐碑铭分章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文献书写形制,并且反映了中古时期碑刻文体意识、文学观念的自觉过程,在文献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研究价值。
2024 Vol. 54 (9): 100-112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1364KB] ( 111 )
113 张亚静
从自陈到自辩:宋代自撰墓志书写意识的转变 Hot!
通过对比蒲远犹、罗必元的他撰、自撰墓志,可以发现北宋时两类墓志差异显著。而南宋时自撰墓志选事、叙事“公共化”,风格趋向他撰墓志。自撰、他撰墓志拥有不同的写作传统,自撰墓志属“自述”文体,历经自证、自况、自陈、自辩的模式变迁,从关注“时”转向关注个人之“幸”。北宋自撰墓志多模仿白居易自陈,南宋时则多用冯道之法自辩。该变化源于文人在他者凝视下进行自述,而宋代的他者凝视又因为墓志传播由石向纸而强化。纸本使得刻录自撰墓志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时人不再据石本容量整合自撰、他撰内容,反将他撰文本作为“题跋”附于自撰墓志。传播环境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自撰墓志的刻录形态,也促使自志行为和文本走向分野。
2024 Vol. 54 (9): 113-123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1182KB] ( 117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中国式司法现代化
98 杨知文
论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Hot!
通过直接调整法律人的职业行为,法律职业伦理具有规范功能,而这种规范功能虽然仅针对法律人自身的业务活动,但是对整个社会生活及社会关系也带来深刻影响,并表现出多方面的能动作用,形成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包括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功能、对社会道德的辐射功能,以及广泛的政治功能、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特别的文化功能等。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需要一定的机制实现,包括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行业自治与同质化发展、法律职业伦理的制度化实施与法律职业者的道德能动性建设、法律职业伦理与社会道德的转译和协调,以及法律职业教育对法律人内心伦理信念的培育等内容。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功能拓展也理应以构建这些机制或促进它们的完善为基本依托。
2024 Vol. 54 (9): 98-110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666KB] ( 46 )
111 孙海波
反思以后果为导向的司法裁判思维 Hot!
后果主义裁判颠倒了“法的发现”与“裁判的证立”,以预测的可能后果作为裁判思维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后果的预测和评价来选择法律并形成裁判结论。极端的后果论思维不可取,温和的后果论可细分为适用规则的后果主义与续造规则的后果主义,二者的适用均严格限定在疑难案件领域。后果论思维背后暴露了表面证立与虚假证立的问题,需要接受教义学的改造和限制。为此,需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构建限制的标准。在形式层面上,后果论思维运用应严格依法进行,不得任意摆脱法律的拘束。在实质层面上,后果论思维要接受合理性的检验,对后果的选择、评价及考量要考虑对未来类似案件的一般性影响,也要使后果考量在实质理由层面实现融贯,不得与法律的价值、基本原则及整体法秩序相冲突,确保后果主义裁判与依法裁判的立场保持一致。
2024 Vol. 54 (9): 111-123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814KB] ( 32 )
语言学研究
124 周义凯, 刘海涛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兼述虚拟言语社区的地位和功能 Hot!
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语言超级多样性的图景,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问题影响着人民的语言与精神生活,关乎国家语言与文化安全。同时,并联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上使方言在虚拟空间获得活力,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行之策。从人们的语言态度看,普通话与方言仍然是高、低变体的关系,但两者的功能、地位差异在扩大;人们在流动中减少方言的使用,但仍然对方言有稳固的情感和身份认同;虚拟言语社区因其独特优势,在理论上能够保存方言及其文化。在社会语言学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语言规划,合理引导虚拟空间的语言使用,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具有多样性的语言生态,开创一条中国式语言文化现代化之路,为解决全球性的语言超级多样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2024 Vol. 54 (9): 124-137 [摘要] ( 86 ) [HTML 1KB] [PDF 1132KB] ( 86 )
□ 文学研究
124 黄鹏程
“东南二老”与康乾之际的诗学承变 Hot!
“东南二老”的诗歌观念体现出康乾之际诗学承续转变的复杂特征。诗歌面目论强调宗法贵在神理、自成面目,“以人论诗”突破“以时论诗”的阐述模式,重构个人创作与诗歌典范的关系。诗歌新面目的建立关涉风格、性情、手法等命题。神韵诗风在流衍后期陷入单一虚泛的困境,沈氏以诗选编纂、钱氏以创作实践积极开拓诗歌风格的取径,引导诗风多元化发展。二人倡扬性情诗论,性情诗论的社会性维度强化政教功能、个体性维度突出诗歌表现之“切”,两者产生庙堂化、私情化的异趋。以文为诗的创作风气深化了诗文之辨,对诗歌的赋比兴手法、议论功能、创作主体身份等话题的论说折射出诗人、文人与学人之诗的殊途。
2024 Vol. 54 (9): 124-135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1058KB] ( 55 )
136 王卉, 杨金才
《乌有乡消息》中双重英国性的探究 Hot!
在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中,故事发生的场景看似是无处可寻的乌托邦,但实际却是伪装后的英国伦敦,小说中的乌托邦就是作者理想中的英国,其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形态就是他对英国性的理解和界定。莫里斯小说中体现的英国性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具有浓重的田园主义色彩。小说中的田园化风格和乡村化进程是乌有乡社会的重要特征,故事中曾经的工业化景观都转变为风光宜人的花园,构建出“花园城市”的意象。其英国性以联谊思想为基础,表达出莫里斯的政治理想和主张。莫里斯的联谊思想所引申出的对现金联结和劳动异化的控诉,对自由、平等和友爱的追求以及对两性平等的畅想都清晰地呈现在小说中。作为英国19世纪的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立场的作家,莫里斯将英国的乡村景观和联谊思想作为他理想的英国性的构成部分。
2024 Vol. 54 (9): 136-149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915KB] ( 35 )
历史学研究
138 卢军霞, 陈振英
新文科视域下中美高校历史学科研究竞争力的四维考察 Hot!
新文科视域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当实现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表征,是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积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竞争力。以历史学研究论文为对象,可从研究生产力、影响力、发展力和国际合作力四个维度构建历史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模型。对中美10所高校在Scopus数据库中2014年至2023年历史学研究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在研究竞争力四个维度上各有千秋,中国高校研究生产力规模低于美国高校,但研究影响力及趋势表现优秀;研究发展力美国高校保持较大优势,但中国高校显示出更好的发展潜力;国际合作竞争力中国高校有较大优势,但发展趋势有所下降。这些结论能够为我国高校历史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2024 Vol. 54 (9): 138-148 [摘要] ( 77 ) [HTML 1KB] [PDF 1005KB] ( 77 )
149 王一义
“远德”观与武帝前汉廷的边疆政制 Hot!
“远德”最初指四夷受周公德行感召而悦服。按此,四夷归顺本是周公有德的自然结果。后来,孔子将其发挥为“修文德以徕远”,自此“修德”成了招徕四夷的手段。汉儒在孔子的基础上,把四夷主动归顺作为国家有德、天下安定太平的重要表征,则“德行”又成了需通过四夷归附证明的结果。汉朝官方接受并发展了这一模式,逐渐使“以德徕远”超越本义,深刻影响了汉朝的四夷政策,也成为我国传统边疆政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2024 Vol. 54 (9): 149-160 [摘要] ( 147 ) [HTML 1KB] [PDF 970KB] ( 147 )
□ 历史学研究
150 尚永琪, 洪寅欣
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指南车复原及其政治象征意义 Hot!
作为传说中的帝王仪仗,指南车对于华夏王朝而言,不仅意味着精妙的制造技术,更意味着彰显正统和帝王权威的政治象征意义。指南车的传说可上溯至上古时期,而最早的指南车实物则为三国马钧所作。魏晋时期,指南车作为帝王出行仪仗,进入大驾卤簿之列,并为后世因循。指南车制造技术在东晋一度中断,而同时期的十六国胡族政权中,后赵、前燕、后秦、南燕等先后制造出指南车,不仅使这一技术得到继承和延续,更进一步强化了指南车的政治象征意义。十六国胡族政权对指南车的复原,反映了胡族政权对华夏传统政治观念和礼仪制度的继承,是十六国胡族政权华夏化过程的一个侧面体现。
2024 Vol. 54 (9): 150-160 [摘要] ( 57 ) [HTML 1KB] [PDF 764KB] ( 57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