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 51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1-10-29

法学研究
主题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
□法学研究
主题栏目:汉语史与汉文化圈语言文字研究
□ 史学研究
□文学研究
□管理学研究
□ 新闻传播学研究
主题栏目:丝路文明 海外散藏敦煌文献追踪
主题栏目:数字经济与信息安全研究
□ 公共管理研究
法学研究
1
浙大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五期目录
2021 Vol. 51 (5): 1- [摘要] ( 821 ) [HTML 1KB] [PDF 2144KB] ( 821 )
主题栏目:丝路文明 海外散藏敦煌文献追踪
5 冯国栋, 秦龙泉
李盛铎旧藏敦煌残卷《妙法莲华经》缀合研究 Hot!
《敦煌秘笈》前432号为李盛铎旧藏写卷,前贤对其中的《妙法莲华经》有一定研究,且已发表部分缀合成果。通过对目前已公布的敦煌本《妙法莲华经》进行全面调查,从残卷内容、撕裂痕迹、字迹书风、行款格式等角度,可以将杏雨书屋李盛铎旧藏的10号《妙法莲华经》与其他馆藏14号残卷或残片缀合为10组,进而可管窥李盛铎监守自盗及撕裂写卷充数的事实。
2021 Vol. 51 (5): 5-19 [摘要] ( 798 ) [HTML 1KB] [PDF 35691KB] ( 798 )
20 徐浩, 张涌泉
杏雨书屋藏敦煌《大般若经》写本缀合研究 Hot!
日本杏雨书屋《敦煌秘笈》收录了李盛铎等中国名家旧藏的敦煌真品写本精华,透露出藏经洞文物流散的信息。杏雨书屋与其他馆藏的49号《大般若经》写本可以缀合为16组,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杏雨书屋藏卷在被李盛铎等中国藏家收藏时经过了精心挑选;它们与国图藏卷关系最为密切;可缀合的杏雨书屋藏卷在藏经洞开启前可能已多残缺;伴随1910年劫余写卷解京,写卷再次遭到损毁,但杏雨书屋藏卷与国图藏卷碴口相接的撕裂应非李盛铎等中国藏家所为。
2021 Vol. 51 (5): 20-41 [摘要] ( 790 ) [HTML 1KB] [PDF 54262KB] ( 790 )
42 秦桦林
日藏敦煌《道要》写卷研究拾遗 Hot!
《道要》写卷是日藏敦煌文献中的一件珍品。从递藏源流来看,这件《道要》写卷堪称流传有绪的敦煌文献精品,而非出自近代人之手的伪卷。敦煌道经写卷有其文本的特殊性,因此不能仅依据不避隋、唐、武周讳字这一点,便将这件《道要》写卷的抄写年代上推至六朝或缩小在武周时期。在缀合散藏敦煌写卷时,还应将流传过程中外观方面可能遭人为改变的因素充分考虑进来。
2021 Vol. 51 (5): 42-52 [摘要] ( 713 ) [HTML 1KB] [PDF 5172KB] ( 713 )
主题栏目:汉语史与汉文化圈语言文字研究
53 王云路
从“凌晨”谈汉语时间词的同步构词 Hot!
“凌”的核心义是“迫近”,“凌晨”为动宾式时间词,表示迫近天亮,“凌晨”“凌旦”“凌晓”均表示清晨,为一组同义同构的动宾式时间词。“拂晓”“薄明”“侵晨”“破晓”“逼明”“投明”“向明”“近明”“入夜”“傍晚”等一系列动宾式复音词均表示早上或傍晚,也属于同步构词。同步构词具有同义(或同类)和同构两个特点,大致分为狭义、基本和广义三种类型。双音词往往有同步构词的规律,即都按照一种构词模式造词。其产生的内因是语素义相同或相关,外因则是语词产生的类推与仿造机制,由此印证了词义和构词均具有系统性的观念。To what extent i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ynchronous word formation? It has been discussed hitherto on the basis of only a limited and scattered type of Chinese polysyllabic words. The methodology that we have employed in reaching conclusions has consisted in integrating and extending ideas from four research traditions: method of induction and analysis; comparison method; deductive method; and a mixture of the synchronic and the diachronic. By applying the method of induction and analysis, the polysyllabic time word “Lingchen (凌晨)”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ach meaning of “Ling (凌)”, especially its core meaning and its collocation use cases in the polysyllabic words, sheds new light upon the word form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Lingchen (凌晨)” is a verb-object time word, indicating that it is approaching dawn, and “Lingchen (凌晨)”, “Lingdan (凌旦)” and “Lingxiao (凌晓)” all share the same meaning and structure.By taking a large-scale comparative and deductive perspective, the prediction of synchronous word formation was tested on multiple Chinese time words and found to be consistently well supported. Three groups of verb-object time words, representing the meaning of morning or evening, are systematically juxtaposed and can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ly into three types such as the following on the basis of subtle semantic differences in verb morphemes: meaning of impending, meaning of tendency, and meaning of touch. Specifically, the type of time words “Lingchen (凌晨)”, “Bomu (薄暮)”, “Bimu (逼暮)”, “Qinchen (侵晨)”, “Ruye (入夜)”, “Jinmu (近暮)”, “Bangwan (傍晚)” and others are account for the meaning of impending. The type of time words “Xiangchen (向晨)”, “Yingchen (迎晨)”, “Toumu (投暮)”, “Maohun (冒昏)” and others are account for the meaning of tendency. The type of time words “Fuxiao (拂晓)”, “Fuchen (扶晨)”, “Aiwan (挨晚)”, “Cahei (擦黑)”, “Yixi (依夕)” and so on are account for the meaning of touch.
2021 Vol. 51 (5): 53-70 [摘要] ( 1317 ) [HTML 1KB] [PDF 1092KB] ( 1317 )
71 许剑宇
一种以“一”与“半”为特征词的关系构式 Hot!

对于数词“一”与“半”前后呼应形成的构式,过去常探讨的是其四字格形式,如“一时半会”“一知半解”,大体上表示数量少。其实另有一种“一……半……”构式与之迥然有别,值得研究。首先是形式上突破了四字格,其典型形态为五字对,例如“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浙江”“一座开封城,半部民国史”。其次,它意在强调某一局部在一个整体里的重要地位。这一种“一……半……”构式是一种涉数型、对举型、文化型构式。该构式中的固定项是前后呼应的数词“一”与“半”,可称之为关系特征词。它们各自居于前后半截的发端位置,其中的“半”更是处于该构式的核心位置,是反映句内关系的关键所在。

2021 Vol. 51 (5): 71-83 [摘要] ( 671 ) [HTML 1KB] [PDF 836KB] ( 671 )
□ 新闻传播学研究
84 姚锦云, 邵培仁
“礼尚往来”还是“礼上往来”? Hot!
礼物、人情与主体间关系既是社会的存在何以可能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播问题,对此曾有一场近75年的跨学科对话。可通过辩论式交谈,从中国人的亲属关系中整合出一个人际传播的基本模式: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礼物的媒介功能由人情界定,而人情是一个动态的三重意义结构(情感联系、理性计算和道德义务)。人情作为中国的“意义之网”,对应着一套“语义装置”,使走动、往来与礼物馈赠成为呈现与确认意义的符号化过程,并将符号形式、文化意义与实物交换组织为一整套社会实践;人情作为“文化设计”,将对等互惠的“礼尚往来”修订为差等互惠的“礼上往来”,用道德义务维系长期的亲属关系,并作为基本形式影响其他关系形式,虽平淡无奇却创造了社会生活的奇迹。
2021 Vol. 51 (5): 84-98 [摘要] ( 1146 ) [HTML 1KB] [PDF 2109KB] ( 1146 )
99 胡开宝, 张晨夏
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对外传播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Hot!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的对外传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国外受众常常曲解我国外交话语核心概念的内涵,怀疑甚至抵制这些核心概念所表达的政治理念和相关举措。这不仅是由于中外社会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不同,也是由于我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的译名变化不定、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形式和传播方式较为单调。鉴于此,我们应采取柔性传播策略、多主体传播策略和立体式传播策略,以卓有成效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
2021 Vol. 51 (5): 99-109 [摘要] ( 872 ) [HTML 1KB] [PDF 680KB] ( 872 )
□文学研究
110 高奋, 万安迪
论西方当代性别与跨性别理论的缘起、内涵与特性 Hot!
性别与跨性别理论在西方当代批评理论中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该理论的缘起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对女性受压迫根源的探寻、20世纪60—70年代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分类与制度探讨、20世纪80年代男女性别二元对立困境。该理论先后以社会性别和跨社会性别概念为聚焦点,以突破二元对立为驱动力,对性别理论和跨性别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探讨和批评实践。该理论一方面从多元视角考察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以获得对性别的整体理解;另一方面以跨性别群体的性取向遭压制的根源探讨为出发点,描述和解析除异性恋之外的跨性别性取向的内涵与本质,旨在为跨性别者争取公正合理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此外,它与同性恋批评和酷儿批评构成文学跨性别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促进关系。该理论体现出明确的介入和干预社会与政治的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的内在发展机制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等三大特性。
2021 Vol. 51 (5): 110-118 [摘要] ( 1531 ) [HTML 1KB] [PDF 663KB] ( 1531 )
119 付昌玲
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知识形态的逻辑变迁:古典型、现代型和后现代型 Hot!
21世纪以来,国内文论界产生争鸣的一些前沿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均与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的逻辑变迁密切相关。因此,学界亟须采用一种知识学反思视角,对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的知识生产形态、范式转型、意义探寻进行考察和研究。受哲学、美学、语言学以及跨学科理论知识的影响,西方文学文本理论表现出古典型、现代型、后现代型三种知识形态。当代西方文论的范式转型也与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观念的变革密切相关。文学意义取决于作者、文本、读者相互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本文诗学不失为一种充分发挥了对话思想的文学意义观。
2021 Vol. 51 (5): 119-129 [摘要] ( 757 ) [HTML 1KB] [PDF 692KB] ( 757 )
□ 史学研究
130 毛立平
清代选秀女制度对旗人女性的意义与影响 Hot!
选秀女制度是清代最能体现满族特色的制度之一,以往研究多关注选秀的目的、范围和程序,以及八旗选秀与内务府选秀之间的区别等方面,借助近年来次第开放的清代宫廷档案,可以考察该制度对普通旗人女性的实际意义和影响:首先,选秀活动让每一位旗人女性都有机会来到京城、进入宫廷、面见皇帝,让她们感受到个体与宫廷、皇帝之间的联结。其次,每位秀女都有成为皇室妻妾的可能,故旗人未婚女孩享有较高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这也是选秀女制度给旗人女性带来的重要影响。最后,朝廷通过选秀活动加强对旗人女性的掌控,强化其族群观念,构建其对旗人共同体的认知。
2021 Vol. 51 (5): 130-138 [摘要] ( 971 ) [HTML 1KB] [PDF 778KB] ( 971 )
主题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
139 丁中正, 刘同舫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完整性? Hot!
随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证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开始质疑其完整性。有学者将《德意志意识形态》视为结构松散的“季刊”,进而否认该文本及“费尔巴哈”章的存在,对其结构完整性乃至存在合理性发出诘难;而由讨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分工所催生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和以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为代表的诸种“断裂论”,共同构成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逻辑完整性的挑战。“季刊说”完全否认《德意志意识形态》结构完整性的说法具有主观性,“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在论证上自相矛盾,“断裂论”则夸大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逻辑上的张力。“季刊说”“对立论”和“断裂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整性的质疑只局限于结构或逻辑的单一维度,没有在逻辑与结构相结合的双重视域中展开综合考察,致使对该文本的完整性问题做出了错误判断。
2021 Vol. 51 (5): 139-148 [摘要] ( 683 ) [HTML 1KB] [PDF 720KB] ( 683 )
主题栏目:数字经济与信息安全研究
149 史金易, 王志凯
加强数字经济认知,推动经济社会迭代创新 Hot!
数字经济几乎渗透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却并不高,全社会普遍缺乏对数字经济的认知,更没有形成数字文化氛围,民众对其认识多停留在局部感受数字经济的表征上。在新发展时代,必须加强全社会对数字经济的认知,让民众能够认识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直面数字经济的信用缺陷。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感知数字技术的方便快捷,发挥数字技术的服务效率,并顺利打通数据信息传导中的“数据孤岛”,防范数字信用风险,有效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迭代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1 Vol. 51 (5): 149-156 [摘要] ( 882 ) [HTML 1KB] [PDF 675KB] ( 882 )
157 郭雪慧
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挑战与应对 Hot!
人工智能的研发需要庞大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支撑,大量的个人信息被采集、整合,被进一步分析和挖掘,个人信息在人工智能时代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信息处理者非法、不正当和过度收集、利用与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等问题。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加上相关法律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个人防护意识差等问题的存在,使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基于欧盟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实践方面的得失,正在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明确处理个人信息要遵循的原则,细化相关规则,设置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机构,完善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通过制定个人信息跨境处理规则,充分保障个人权利,加强个人防范意识,使个人信息处理者履行应该履行的义务,并构建多元化的救济途径。
2021 Vol. 51 (5): 157-169 [摘要] ( 1069 ) [HTML 1KB] [PDF 698KB] ( 1069 )
□ 公共管理研究
170 吴金群, 刘花花
超越抑或共进:服务型政府与发展型政府的关系反思 Hot!
服务型政府与发展型政府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扑朔迷离的纠缠之中。对立式超越论“技术性”地将时空场域交错对比,强调服务型政府与发展型政府在“公共服务vs.发展经济”“公众参与vs.政府主导”“公共利益vs.自利政府”等方面的对立和冲突,并提出服务型政府是对发展型政府的超越。然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服务型政府和发展型政府呈现的都是共进与吸纳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服务型政府需要发展,发展型政府也离不开服务。两者构成了政府治理的两条长链,围绕政府职能这一轴心螺旋式成长,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 Vol. 51 (5): 170-182 [摘要] ( 704 ) [HTML 1KB] [PDF 7177KB] ( 704 )
□管理学研究
183 李正卫, 戴丽华, 王飞绒, 郭东杰
领导积极幽默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来自浙江IT企业的实证研究 Hot!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采用由284位下属及其直接领导构成的领导—员工配对数据,实证分析领导积极幽默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条件,研究发现: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安全感均对领导积极幽默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调节了认知灵活性和员工创造力、心理安全感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工作自主性强化了领导积极幽默通过认知灵活性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2021 Vol. 51 (5): 183-196 [摘要] ( 735 ) [HTML 1KB] [PDF 877KB] ( 735 )
197 颜士梅, 汪棋
组织管理中的问责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 Hot!
问责伴随组织运行的全过程,是工作场所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被视为组织成功的重要基石。问责强调每个主体都必须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并且隐含了与问责结果一致的奖励或惩罚。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视角:一是决策视角,该视角将问责视为一种客观的外部制度约束,进而分析其对个体认知与决策的影响;二是角色视角,该视角强调将问责系统与角色系统融合,进而分析其对相关角色行为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三是感知视角,该视角强调个体对问责的主观感知,从个体、人际和组织等多层次来分析问责的前因、结果及作用机制。未来问责研究需要在揭示作用机制、开展动态性分析、嵌入特定情境以及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从而促进问责在组织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的发挥。
2021 Vol. 51 (5): 197-210 [摘要] ( 932 ) [HTML 1KB] [PDF 756KB] ( 932 )
□法学研究
211 屠新泉, 石晓婧
重振WTO谈判功能的诸边协议路径探析 Hot!
当前WTO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2001年发起的多哈回合迄今未能成功结束,且重启希望渺茫。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WTO成员选择参加区域贸易协定,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但也导致了世界贸易规则体系的碎片化,并使WTO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在此情形下,诸边协议模式被认为是改革WTO谈判机制、重振谈判功能的一个现实路径。结合历史和现实来看,诸边协议模式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有利于提升谈判效率,化解全球贸易治理困境。然而,这一模式在实际推行中面临许多质疑和疑虑,导致WTO成员更加偏好WTO外的区域协定而非WTO内的诸边协议。对此,WTO可以考虑制定诸边协议模式的相关管理规则,提高其确定性,增强其合法性,吸引和鼓励更多成员接受和参与诸边协议谈判。
2021 Vol. 51 (5): 211-226 [摘要] ( 716 ) [HTML 1KB] [PDF 761KB] ( 716 )
227 蒋成旭
何以“惩戒”行政违法:行政赔偿的功能、定位及其哲学基础 Hot!
近年来,司法实践强调行政赔偿应体现对行政违法的“惩戒”。损失填补和违法预防是行政赔偿的两项基本功能,但固有的制度局限使得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足够弥补,同时行政违法也得不到应有的威慑和预防。法院以“惩戒”为正当性基础突破制度局限,从而实现损失填补和违法预防功能,这一做法值得肯定。但制度功能的视角不能为“惩戒”现象提供恰当的解释,要真正理解其制度蕴意,需着眼于“惩戒”的道德哲学内涵。矫正正义是行政赔偿的哲学基础,损失填补和违法预防的效果是通过矫正正义的实现来达成的。矫正正义的哲学基础和侵权责任的制度定位能够为“惩戒”提供最恰当的解释。法院强调“惩戒”,反映了对行政赔偿在个案中实现矫正正义的期待。行政赔偿真正“惩戒”的应是过错,行政赔偿应回归侵权责任的制度定位。
2021 Vol. 51 (5): 227-240 [摘要] ( 631 ) [HTML 1KB] [PDF 810KB] ( 631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