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 1卷 6期
刊出日期 2015-11-10

栏目
栏目
1
浙大学报2015年第六期目录
2015 Vol. 1 (6): 1-4 [摘要] ( 989 ) [HTML 1KB] [PDF 1139KB] ( 989 )
4
主题研究: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及其理论
2015 Vol. 1 (6): 4-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0KB] ( 60 )
5
主持人语
2015 Vol. 1 (6): 5-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7 )
6 钱弘道 杜维超
论实验主义法治——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一种方法论进路

实验主义治理思想是当前新兴的治理理论,具有若干突出优势,对当前中国法治实践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实践、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新构想,即从实验主义治理理论出发,重新理解中国法治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中国现代治理实践中已存在实验主义倾向,当前地方治理自主性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具备构建实验主义法治模式的条件。实验主义法治以实践为核心,从目的、结构和方法三个层面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实践。在目的上,以框架性目标取代理论独断;结构上,以网状结构突破层级体制;方法上,强调法治评估在实验主义框架中的核心位置,并促使其从绩效考核向路径实验转型。

2015 Vol. 1 (6): 6- [摘要] ( 1351 ) [HTML 1KB] [PDF 1413KB] ( 1351 )
20 胡 铭 自正法
司法透明指数: 理论、局限与完善——以浙江省的实践为例

司法透明指数以量化评估的方法推动司法公开透明,已成为当下各地完善司法的主要抓手之一。司法透明指数的正当性应以程序公开与遵循司法规律为基础,从而显著区别于行政化的内部绩效考核。然而一些地方的司法透明指数在实践探索中存在主客观指标失衡、方法论局限等问题。优化司法透明指数应处理好司法公开顶层设计与地方司法透明指数的关系,遵循社会科学量化评估的一般方法,注重以审判为中心构建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重点评估运用新媒体进行司法公开的方式与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性,并均衡应用司法透明指数,以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

2015 Vol. 1 (6): 20- [摘要] ( 1391 ) [HTML 1KB] [PDF 1356KB] ( 1391 )
33
主题研究:江南区域史研究的问题与反思
2015 Vol. 1 (6): 33-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0KB] ( 47 )
35 孙 杰 孙竞昊
作为方法论的区域史研究

区域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展开,其相关理论问题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区域史研究应当具备方法论的意义。区域首先是需要被检讨的对象,研究者应当将区域视为历史演变的结果,思考其由来的问题。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区域史应与社会史、整体史实现统一,充分注意中国历史发展的多样性。通过展现各个区域的历史发展逻辑,区域史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这要求研究者同时关注不同区域之间、区域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015 Vol. 1 (6): 35- [摘要] ( 1478 ) [HTML 1KB] [PDF 1288KB] ( 1478 )
35
主持人语
2015 Vol. 1 (6): 35-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8 )
40 杨雨蕾
江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从江南区域史研究出发,可以看到江南地区对外贸易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国内相关成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涉及江南对外关系史的研究多数局限在中外关系史领域,没有将之延伸到江南区域史的讨论范围;其次,江南区域史研究者对相关对外关系史的研究进展关注有限。为此,从对外关系史的视角,江南区域史研究有以下两方面值得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深入探寻历史上江南对外贸易对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二是要把江南放在东亚乃至世界的范围中加以讨论,在东亚及全球视野下思考江南社会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和发展脉络,以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2015 Vol. 1 (6): 40- [摘要] ( 2953 ) [HTML 1KB] [PDF 1482KB] ( 2953 )
67 郎友兴 达 央
Arche: 柏拉图主义与西方政治的湮没

柏拉图主义通过创造理念和借助理念化,对现实和意见进行某种规范和确定,在人类的精神体系内引入了无限的概念,成就了伟大的形而上学,也衍生出现代的技术科学。而理念论被应用于古老的公共领域之中,不但颠覆了政治存在的特点(它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颠倒),同时这种背离生活世界的去自然化也将理念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颠倒,并依据理念世界的标准对生活世界进行干预和影响,使人本身不再是居住于大地之上“存在”的牧人,而成为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某种共振的“技术原子”。因为整个星球及其存在者已被摆置于技术研究的座架之上,而现代政治治理术的一整套统治逻辑和治理形式也与技术科学的本质呈现出逐渐契合的状态。政治学已经沦为一项专门的行政技术,被各种知识专家与技术群体置入计算性的轨道,政治本身已经变成了对象化的事物。

2015 Vol. 1 (6): 67- [摘要] ( 1004 ) [HTML 1KB] [PDF 1344KB] ( 1004 )
81 段治文 石然
中国式民主道路的逻辑形成

中国式民主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它的形成有着自身特有的逻辑线索,这些逻辑线索深刻地蕴含在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发展的内在导向中,蕴含在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历史影响中,更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和根本取向中。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形成正是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内在影响、西方民主主义思潮历史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决定性影响三者综合作用、逻辑递进的结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顺应历史潮流,并沿着特定的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的。

2015 Vol. 1 (6): 81- [摘要] ( 1986 ) [HTML 1KB] [PDF 1313KB] ( 1986 )
91 韦路 丁方舟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图景:基于Twitter媒介机构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化媒体时代发展以来,国际传播关系与全球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历时性变迁。在Twitter这一全球性公共传播场域中,各国媒介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线上社会网络。其中,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仍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在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突破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除了所在大洲的发达程度外,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也对各国媒介机构在该网络内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体现地理接近性和文化接近性的国家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媒介机构之间的双向链接关系。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在整体的社会资本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5 Vol. 1 (6): 91- [摘要] ( 3885 ) [HTML 1KB] [PDF 1472KB] ( 3885 )
106 李 岩 李赛可
数据新闻: “讲一个好故事”?

新闻生产研究表明,媒介会试图发展出一定的样式来组织、构建及展示讯息并形成常规。对样式常规的认识有助于人们反思固定样式所带来的认知局限与偏见。而正在兴起的数据新闻实践中,故事作为传统新闻样式常规之一,在众多数据新闻生产者的话语里频繁出现。数据新闻是依然在讲述传统价值与假设下的故事,还是已经形成了新的结构样式?如果是后者,这种样式体现出哪些特征?蕴含着何种价值观及潜在意义?通过分析数据新闻生产者的认知经验性文本及其建构的文本——数据新闻作品,既可以看到新技术条件下重组后的新闻编辑室对传统新闻价值与样式的继承,也可以看到新闻采集、呈现及其理念的变革。数据新闻依然以叙事为中心,但这种叙事已经建立在新的技术与理念的基础上,并且是讲述一个由数据驱动的、可视化的新闻故事,一个关乎读者且可以自己讲述的故事,一个更能把握真实、抵达真相的故事。

2015 Vol. 1 (6): 106- [摘要] ( 2806 ) [HTML 1KB] [PDF 1440KB] ( 2806 )
128
主题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走向与变革
2015 Vol. 1 (6): 128-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0KB] ( 46 )
129 商丽浩 葛福强
研求学术: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制度的演进

培植本国教师是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中国新式高等学校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国时期高校公派教师出国制度发展的动因,最初来自高校学习欧美先进知识的需要,以及力图维持教师国际学术水准和激励教师研求学术的需要。此后,这一制度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培养中国本土科技领袖人才和国民政府培养中高级建设人才的目标的推动。因为高校教师在高深学术领域相比普通留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和效益,因而公派高校教师出国制度不断拓展,并与普通公派留学构成互补互通之态势。在政府、高校、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推动下,民国公派高校教师出国的路径逐渐多元化、分层化;公派教师的精英化程度增加,公派目标向更专业、更深入的项目研究演进,资助力度和方式逐渐区别于普通公派留学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以研究学术的特质不断增强,促进民国高等学校学术质量的提升。

2015 Vol. 1 (6): 129- [摘要] ( 1579 ) [HTML 1KB] [PDF 1310KB] ( 1579 )
138 刘正伟 黄君艳
抗日战争时期课程想象与民族国家认同建构——以蒋介石手令为中心的考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社会各界开始反思与检讨新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改革的可能路径。知识界提出了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意识、加强科学教育、实施公民教育、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议;蒋介石先后下达11次手令指示教育部,恢复旧道德,以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建设国民道德,以政治教育为中心,建设以农村为本位的中国社会;教育部在知识界要求改革的呼声及蒋介石的指示下,以抗战建国为方针,积极探索民族特殊历史时期的课程改革,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社会不同阶层及力量对课程的想象反映了抗战时期民族国家建构的不同路径与图景。

2015 Vol. 1 (6): 138- [摘要] ( 1445 ) [HTML 1KB] [PDF 1346KB] ( 1445 )
153 杨 明
属地化管理体制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探析

公共产品生产需要有效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属地化管理体制,规定地方政府负有为户籍人口提供公共产品的事权责任,中央政府对财力、建设用地和行政编制三项公共资源进行宏观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猛增,使流入地政府客观上必须为他们提供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在财力资源、建设用地和教师编制等方面均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度集中的地区,义务教育资源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资源不足且配置失衡。为全面、公正、有效地为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政府应设立义务教育专项基金,明晰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分担职责,科学实施区域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促使大型住宅项目配套建设学校,实行统一的城乡学校生师比和班师比配置标准。

2015 Vol. 1 (6): 153- [摘要] ( 951 ) [HTML 1KB] [PDF 1308KB] ( 951 )
163
主题栏目: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2015 Vol. 1 (6): 163-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0KB] ( 36 )
164 陈国权 陈晓伟 孙韶阳
选择性执法、非法治化竞争与系统性腐败

部分地方政府执法领域的腐败呈多发性、关联性特征,是我国腐败现象比较集中的领域。地方政府对执法权力的选择性运用引发了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非法治化竞争,从而引发系统性腐败现象。非法治化竞争是指缺乏法治基础、参与竞争的各方利益得不到法治保障的竞争状态,具体表现为竞争规则不明晰或得不到严格遵守,发生冲突与争议时得不到公正有效的仲裁。系统性腐败是指除了腐败分子的个人主观原因,其所在系统的某些制度环境也成为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腐败的多发性、制度关联性及其固定模式。共赢、风险、保险、掠夺四种模式解释了系统性腐败的发生机制及其背后的制度原因,由此产生的非法治化竞争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区域性市场分割与地方间的恶性竞争,微观上表现为执法腐败下企业的违法竞争与非制度化生存。

2015 Vol. 1 (6): 164- [摘要] ( 1313 ) [HTML 1KB] [PDF 1345KB] ( 1313 )
177 周鲁耀
“统合治理”: 地方政府经营行为的一种理论解释

“统合治理”是指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利用公司化平台进行经营性运作的治理模式。“统合治理”模式下,政治机制、行政机制与公司化经营机制的联结成为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模式的主要特征,项目平台公司成为承载权力运行的典型组织化治理工具,并进而实现了外部资源汲取能力的提升及内部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化这两方面的权力扩张。我国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统合治理”模式推动开发区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绩效。但这种治理模式也面临着权力冲突与合法性问题,其未来走向取决于地方政府在集权权力结构下对中央绩效压力回应策略的选择。

2015 Vol. 1 (6): 177- [摘要] ( 2376 ) [HTML 1KB] [PDF 1328KB] ( 2376 )
189 卢敦基
类比思维与一分为二:论中国古代散文写法的两种向度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2015 Vol. 1 (6): 189- [摘要] ( 1443 ) [HTML 1KB] [PDF 1312KB] ( 1443 )
197 徐春山 梁君英
依存距离最小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吗?

麻省理工学院( MIT )大脑与认知科学系的弗特勒尔等人对 37 种自然语言的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大数据分析,为人类语言中的依存距离最小化倾向提供了最新的实证依据,在科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MIT 这项研究可能是迄今为止含有语言最多的依存距离研究,在普遍性的验证上较先前研究更为全面,在方法上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但其结论与看法有多处值得商榷。早在八年前,浙江大学刘海涛团队对依存距离最小化倾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推动了人们了解人类语言如何在普遍认知机制制约下形成与演化,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人类的认知机制。这些研究充分体现了语言研究是一个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研究领域,是多语言、大数据技术、语言的普遍规律、认知科学充分融合的学科。这四大因素结合起来的研究将会展现当代科学研究的光芒,并将对当代语言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5 Vol. 1 (6): 197- [摘要] ( 1751 ) [HTML 1KB] [PDF 1149KB] ( 1751 )
199
2015年总目次
2015 Vol. 1 (6): 199- [摘要] ( 1023 ) [HTML 1KB] [PDF 1143KB] ( 1023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