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40卷 6期
刊出日期 2010-11-10

栏目
栏目
5 吴秀明 方爱武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关于中国的审美想象与建构,它是作家在不同时空对国家民族的一种个性化的形象认知。在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由于受西方强势文化的裹挟和影响,中国形象的本土观照主要表现为自我异质化与自我幻象化。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形象不仅存在自我传播的泛政治化问题,而且还存在他者传播的结构失衡性问题。为了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地重塑中国形象,当下尤其有必要处理好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省、仿造性与原创性这三方面的关系。

2010 Vol. 40 (6): 5- [摘要] ( 8253 ) [HTML 1KB] [PDF 1322KB] ( 8253 )
15 朱水涌 严 昕
文化转型初期的一种中国想象——论《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精神》、《吾国吾民》的中国形象塑造
在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关键期,陈季同描述的'家庭中国'、辜鸿铭塑造的'道德中国'以及林语堂想象的审美化的'人文中国',向西方展示了一种价值中国的形象,这是对文化转型时中西文化冲突的一种积极回应。这一回应的特殊之处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方面,这些中国形象都隐含着对西方现代性理念的认同,是通过中国人建构中国形象而参与到西方中国想象的话语谱系之中;另一方面,它是以中国自身的形象建构表现出对西方中国想象的反拨与重建,明显地带有对西方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由此形成了中国形象与西方中国想象以及与西方自身想象的一种对话关系,这不仅可以改变西方原本存在的中国想象,也能够让西方世界从对话的场域中重新发现自己。
2010 Vol. 40 (6): 15- [摘要] ( 2674 ) [HTML 1KB] [PDF 1305KB] ( 2674 )
20 吴次芳 谭 荣 靳相木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性质和改革路径分析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新时期受到了经济社会各方面新的挑战 ,原有的产权改革理论已经无 法适应现阶段土地利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如何在原有产权改革的基础上 ,将土地产权的政治性质、社 会组织性质和法律性质完整地体现到现阶段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内涵中 ,并为中国土地产权改革提 供路径 ,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而这需要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来分析相关问题。 Williamson提出的社会科学分析的四层次框架提供了一个新的能够联系产权与资源配置、社会学和经济 学的分析逻辑。通过该逻辑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性质并作出评价 ,同时也为现阶段土 地产权改革的可能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这些都为中国新一轮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 Vol. 40 (6): 20- [摘要] ( 6470 ) [HTML 1KB] [PDF 1291KB] ( 6470 )
25 毛 丹 彭 兵
市场推动、政府干预与农民行动----加拿大乡村的兴衰及启示
加拿大乡村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对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建设具有某种史鉴价值。 市场力量导入加拿大乡村后产生了产业、人口、社会结构等一系列变化。而加拿大政府的政策应对及其 成效表明 ,政府面对乡村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衰落 ,应该意识到完全市场取向的公共政策可能导致市 场力量对乡村社会的过度侵蚀 ;乡村复兴的希望首先在于政府对乡村提供积极性保护。加拿大的经验对 于单纯借助市场力量振兴乡村、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路 ,具有警示意义。
2010 Vol. 40 (6): 25- [摘要] ( 3984 ) [HTML 1KB] [PDF 1308KB] ( 3984 )
30 尹文耀 钱明亮
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自效应研究

生育率变动的规模效应将长期存在 ;生育率变动的年龄结构效应将在正效应和负效应交替 波动中逐渐收敛 ,最终趋于消逝 ,不如规模效应存续时间那么久远。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应始终兼顾规模 和结构两种效应。我国未来人口老化的加深、人口高'红利'的消失、人口高'负债'的形成 ,是以往和现在 多个时期、多个阶段、多种因素促成的。就生育率而言 ,它包括以往过高的生育率 ,也包括后来较低的生 育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各地区共同的任务应该是创造条件进入稳定的适度低生育水平。

2010 Vol. 40 (6): 30- [摘要] ( 5176 ) [HTML 1KB] [PDF 1577KB] ( 5176 )
36 田正平 夏益军
袁世凯与清末官绅教育
袁世凯的官绅教育主张及活动主要包括参劾与请奖并施、设立官吏教育机构以及派遣官绅游学与游历三个方面。就地位而言,设立教育机构是官绅教育活动的重心与核心,它既是参劾与请奖活动的发展和完善,又是派遣游学与游历举措的基础及前提。参劾与请奖、派遣游学与游历分别从教育策略和教育措施上充实了官绅教育活动的内容,前者是奖惩机制,提高了官绅教育活动的成效|后者是交流方式,拓展了官绅教育活动的空间。从地域上看,袁世凯的官绅教育活动不仅立足于山东、直隶两省,而且兼顾中央,作用于全国官绅教育的实践。从时段上看,袁世凯的官绅教育活动不仅贯穿于他抚鲁督直的全部过程,而且持续于'新政'改革的整个阶段。整体来看,袁世凯的官绅教育活动培养了一批推行'新政'改革的新式行政人才,加快了山东、直隶两地'新政'改革事业的步伐,对全国'新政'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0 Vol. 40 (6): 36- [摘要] ( 3982 ) [HTML 1KB] [PDF 1356KB] ( 3982 )
40 肖朗 傅政
伦敦会与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以英华书院为中心的考察

伦敦会是近代率先派遣传教士来华的英国海外布道会,并率先将西方学校教育体制引入中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伦敦会在中国创办了若干所统称为'英华书院'的学校,它们遂成为这一时期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的主体,位于汉口的博学书院、天津的新学书院和上海的麦伦书院即为其代表。这类教会中等教育学校既沿袭了马礼逊所创立的马六甲'英华书院'的基本模式,又继承了英国公学教育的某些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改革,以求适应中国国情。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以伦敦会'英华书院'为代表的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促进中国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0 Vol. 40 (6): 40- [摘要] ( 4421 ) [HTML 1KB] [PDF 1333KB] ( 4421 )
50 [美]席 文
科学史中的比较
史学工作不仅比较两种不同文化中的某个现象,也比较同一种文化中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概念或习俗“自然”与“nature”;、“身体”与“body”,其含义并非一一对应,而且它们在中国和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也大为不同。西方天文学和医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影响大不相同。因而,理解一个国家对待外国科学的态度,需要考虑政治变化、新旧方法的价值、社会组织以及学习动机之类的因素。19世纪晚期,中国人对待轮船和蒸汽机车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他们对网络技术的社会影响的认识,以及官员们高超的外交手腕。
2010 Vol. 40 (6): 50- [摘要] ( 4640 ) [HTML 1KB] [PDF 1284KB] ( 4640 )
60 陈永福
从'癸巳大计'看明末东林党与内阁之对立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大计'引发的纷争,由于导致众多东林党核心人物被罢斥而被看做明末东林党甚至万历党争的起点。包括顾宪成、高攀龙在内的众多东林派官员都认为他们所受到的处罚不是出自万历皇帝的本意,而是王锡爵内阁擅权所至。但这其实是对王锡爵内阁的误解。由于内阁的票拟权并不固定,外廷官员就不知道处罚是出自内阁的建议还是皇帝的本意。再者,由于万历皇帝几乎不见外廷官员,内阁与皇帝沟通时经常使用的密揭又不可外泄,从而导致外廷不了解内阁与皇帝沟通的实情,内阁往往因此遭到猜疑和抨击,处境为难。

2010 Vol. 40 (6): 60- [摘要] ( 6183 ) [HTML 1KB] [PDF 1330KB] ( 6183 )
68 刘亚猛
言说与秩序 :轴心时期中西语言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及其当代含义

轴心时期的中西古典语言思想家都倾向于从语用、语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语言 ,将语言 当做一种话语而非一个纯粹的符号体系来加以研究。然而 ,从这一共同认识出发 ,中西先哲对于无法从 社会文化语境中抽象出来的语言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古希腊主流话语理论家在其'言说'或 '修辞'理论中倾向于对语言采取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 ,先秦诸子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语言具有的不稳定性 和颠覆性的担心甚至恐惧 ,流露出一种'语言忧思'。先秦和古希腊语言思想的这一差别深刻地影响着 中、西话语形态在随后两千多年的发展。以这一差别为视角来观察我国的话语传统 ,对提高我们的文化 自觉 ,尤其是在全球化语境内重构当代中国话语 ,都将不无启发意义。

2010 Vol. 40 (6): 68- [摘要] ( 2338 ) [HTML 1KB] [PDF 1316KB] ( 2338 )
75 陈 辉
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曾预言: 如果清朝统治长久持续,那么鞑靼汉语(北京官话)终将赢得汉语的正统地位。随着国门的洞开,一方面,外国传教士以及外交和商务人员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分别选取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作为学习汉语的对象,编辑了许多汉语官话字典和教材,北京官话越来越为外国士人所重视;另一方面,中国士人夷夏之辨观念的逐渐改变和近代国家意识的确立,使北京官话越来越拥有政治优势,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之际,终于取代南京官话的优势地位,成为清朝的国语标准,马礼逊预言成真。梳理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留下的有关汉语官话的文献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在中国人语言生活中的优势此消彼长的过程。
2010 Vol. 40 (6): 75- [摘要] ( 5675 ) [HTML 1KB] [PDF 1317KB] ( 5675 )
80 庄华萍
赛珍珠的《水浒传》翻译及其对西方的叛逆
All Men Are Brothers 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唯一译作,也是《水浒传》的首个英文全译本,历来因其对源语语言与文化特质的尊重和尽可能保留而遭受非议。而大部分批评者不是断章取义地横加指责,就是站在强调目的语文化及其价值观立场上,忽视了相异文化间的开放性和可融合性。考虑到赛珍珠希望忠实再现汉语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初衷,并将其译本与其他两个重要译本加以比较,我们可以肯定,赛珍珠的翻译实践反映了她向西方展现和阐释真实的东方的努力,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跨文化交流价值。诚如尼采所言,翻译是一种征服。而这种征服应是双向的、互相的,而非单向的支配与控制。在当前的后殖民语境下,《水浒传》赛珍珠译本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鉴于翻译所涉及的原著文本的特殊文化价值,尤其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之间展开明显的力量悬殊的较量,赛珍珠作为一名来自西方阵营的译者对西方文化进行自觉反叛的勇气与卓识,值得我们肯定和深入研究。
2010 Vol. 40 (6): 80- [摘要] ( 6501 ) [HTML 1KB] [PDF 1326KB] ( 6501 )
90 潘天群
意向性、心智模态与心智逻辑
将意向性的心灵活动与它们所指向或涉及的对象分割开来所得的一些'态度',即为心智模态,它们由'相信'、'喜欢'、'坚持'等'心智模态词'所刻画。根据对象的种类,心智模态可划分为三种: 指向事态的认知模态、指向客体(包括人)的情感模态和指向行动的意志模态。它们可分别看成'从言模态'、'从物模态'和'从动模态'。心智模态词操作于相应的对象构成心智模态命题。心智模态逻辑或心智逻辑研究同种心智模态词构成的心智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不同心智模态词构成的心智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心智模态逻辑不同于皮亚杰所给出的心理逻辑,心智逻辑探讨的是心灵的结构。
2010 Vol. 40 (6): 90- [摘要] ( 5675 ) [HTML 1KB] [PDF 1288KB] ( 5675 )
100 徐大明 王玲
城市语言调查
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语言问题,与此同时,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改变了语言学的实证基础。面对研究对象的变化及其对语言学理论的挑战,一批中国社会语言学家开创了城市语言调查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语言调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语言调查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言语社区理论,探索社区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城市语言调查强调客观、全面地调查研究城市语言状况,反对依靠个别人主观判断的研究方式。产生于21世纪中国的城市语言调查目前已成为国际化的语言学新动向。
2010 Vol. 40 (6): 100- [摘要] ( 6462 ) [HTML 1KB] [PDF 1329KB] ( 6462 )
110 杨雨蕾
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
江南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多有变化,而且还具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唐代以来,有关江南的诗作颇为丰富,产生了各种意象。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但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明清朝鲜文人在创作中沿袭中国文人的江南意象,歌咏江南风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他们将中国文人的江南之意与朝鲜本土的江南实景相融,赋江南以新的地理内容。江南一词的区域范围在明清朝鲜文人的作品中并不局限在中国,而往往带有朝鲜本土江南景象的关照,从而创造出朝鲜本土的地理意象。除此之外,明清交替,政治上对清朝的力屈而降及文化上的尊明攘清,使朝鲜文人笔下的中国江南更具备了感念明朝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2010 Vol. 40 (6): 110- [摘要] ( 5632 ) [HTML 1KB] [PDF 1329KB] ( 5632 )
130 陈 飞
骆宾王'对策文'相关问题考辨-----兼补《登科记考》
骆宾王《对策文三道》可称'完璧',但有关研究还很不够,诸多问题有待考实。骆宾王和王勃虽都曾上书求荐且后者'对策高第',但并不能由此直接断定骆宾王也同科对策及第。骆宾王试策文本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诸多与制举试策体制不符及不合'时宜'、不'得体'处,其策问及对策与骆宾王的其他作品有很高的一致性。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大抵可推知骆宾王可能既未参加乾封元年的制举考试,亦未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故亦无及第之实。他未参加的原因主要在于未获举荐,未获举荐的原因则与其以前在道王府的任职'背景'有关,其试策文可能是模拟或投献之作。《登科记考》的阙载或有鉴于此,或系偶尔疏失。
2010 Vol. 40 (6): 130- [摘要] ( 3064 ) [HTML 1KB] [PDF 1334KB] ( 3064 )
140 池昌海
新论《诗经》中'兴'的特点与类型

《诗经》中兴的性质、特点与功能一直吸引着学者,但兴的形式构成、意义实现及其认定方法等也一直困扰着大家。通过对既往兴说的梳理以及对诗篇的逐一分析可知,兴是《诗经》诗篇中以章为单位的话语组织的结构手段,具有特定的形式特征。兴作为一个结构体,由兴体与'应体'构成,且两者之间具有连兴、喻兴和隐兴三类意义关系。

2010 Vol. 40 (6): 140- [摘要] ( 3851 ) [HTML 1KB] [PDF 1334KB] ( 3851 )
160 魏 江 郑小勇
关系嵌入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性调节效应分析
关系嵌入强度对组织的渐进性技术创新绩效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均有影响,但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组织学习能力变量从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就渐进性创新而言,组织学习能力在强关系的作用过程中偏重于扮演中介性角色,而在弱关系的作用过程中偏重于扮演调节性角色。就突破性创新而言,组织学习能力在强关系的作用过程中只有中介性作用,而在弱关系的作用过程中既有中介性作用,也有调节性作用。
2010 Vol. 40 (6): 160- [摘要] ( 6329 ) [HTML 1KB] [PDF 1380KB] ( 6329 )
180 王利月 张丙宣
企业重组、政府作用与市场秩序----对近年来国内几个钢企并购案的分析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本质问题是政府和市场两种秩序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钢企的重组以及经济转型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政府治理模式和政府角色的适时转型问题,其根本途径是通过推动政府治理模式从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运行转变到建立有限、责任、法治的现代政府,建立公平、正义的规则,完善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继续推进政府从一般市场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克服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经由政府治理转型推动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完善。
2010 Vol. 40 (6): 180- [摘要] ( 4791 ) [HTML 1KB] [PDF 1308KB] ( 4791 )
190 王 铭
五代文书《安审琦请射田庄宣头》探微
后晋天福六年的《安审琦请射田庄宣头》在公文专用术语、写作技巧、处理制度诸方面颇具特色,有弥足珍贵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宣头公文的历史渊源是基于'宣'作为宣示皇命行为的狭义理解上的意义延伸。它成长为独立文种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从狭义'宣'的特指意,衍生出由宰执将皇帝本质意图(称为'辞头')向法定起草机构宣告并令其撰写诏、敕文稿的公文处理制度。其二,始于后唐,经由枢密院直接外发的'宣'和行遣小事的'头子',两者从并列运用到融合为篇幅短小的'宣头'公文。经过长期实践,至迟在后周时已摆脱了篇幅上的限制,从而成为专门的公文。其三,宣头文种的运用,由五代时可以广泛用于人事任命、发布军令、下达政令、颁给赏赐等诸多用途,演变为宋、金时期专用于临机性人事任命这一特殊用途。
2010 Vol. 40 (6): 190- [摘要] ( 3617 ) [HTML 1KB] [PDF 1300KB] ( 3617 )
1
2010年第6期目录
2010 Vol. 40 (6): 1-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0KB] ( 30 )
4
主持人语
2010 Vol. 40 (6): 4-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0KB] ( 28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