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40卷 5期
刊出日期 2010-09-10

栏目
栏目
5 [英]巴里·布赞
全球化与认同:世界社会是否可能?
文化认同对全球化影响最具抵制性以及人类认同只能保持碎片化状态的观点值得商榷。从历史、理论和安全逻辑的视角考察集体认同后发现,一方面 ,文化多元性的确具有其强有力的支撑,但另一方面,宣称人类普世认同不可能的观点也存在着重大漏洞。文化融合有其重要的逻辑性,这意味着地方性文化认同与全球认同之间的矛盾要比它们初看上去的情形小得多。因此,“世界社会”的形成是有可能的,它正伴随着地方性认同----而不是与之根本相悖----在国家和民众中渐渐孕育。
2010 Vol. 40 (5): 5-14 [摘要] ( 2776 ) [HTML 1KB] [PDF 1342KB] ( 2776 )
15 谢 剑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族认同:以东南亚华人为例

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的国族认同以及在相对情况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华人人口分布和从事的行业、各国政府对华人政策的演变和现状及华人的反应密切相关。大致而言,采取严厉政策,如以宗教信仰、居地限制等预设“种族长城”隔离华人,则华人较不易融入该国社会,也不易形成对该国的国族认同,甚至坚持本身的国族和文化认同;反之,采取包容政策的国家,华人往往能融入当地社会并取得国籍。一个共同的现象是:华人即使取得居留国的国籍,一般仍保持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其中尤以汉族中的亚群客家最为明显。

2010 Vol. 40 (5): 15-26 [摘要] ( 6442 ) [HTML 1KB] [PDF 1367KB] ( 6442 )
27 胡可先 魏 娜
唐代诗人事迹新证
新出土文献为唐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载体,诗人事迹的主要方面可以通过出土文献而进行拓展研究。诸如崔颢的郡望与仕历、韩愈的交游、苗发的行第等,都可以利用出土文献进行重要的补充。对于以正史为主的诗人传记资料的讹误,还可以通过出土文献进行订正,从而在原典实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唐诗研究的空间。
2010 Vol. 40 (5): 27-35 [摘要] ( 4540 ) [HTML 1KB] [PDF 1351KB] ( 4540 )
36 [日]静永健
汉籍初传日本与“马”之渊源关系考
汉字和汉籍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日本的?日本的先民们又为什么要主动去吸收这些在生活中并无多大实际作用的深奥的汉文化思想?这是过去东亚汉文化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又未被深入研究的问题。从汉籍与“马”的传承关系出发对日中两国的史料进行钩沉后可以发现,生活在中国边缘的东亚各民族正是通过诸如《相马经》之类的实用书籍体会到汉字文明的博大精深,最终迈出了学习儒家经典、积极输入汉字文化思想的重要一步,从而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汉字文化为主的文化圈。
2010 Vol. 40 (5): 36-43 [摘要] ( 2431 ) [HTML 1KB] [PDF 1328KB] ( 2431 )
44 陈 翀
慧萼东传《白氏文集》及普陀洛迦开山考
现存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所留下的12条跋语是考察慧萼东传70卷《白氏文集》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了解《白氏文集》东渐日本的具体过程。从对慧萼生平的考证可发现其东传《白氏文集》还与禅宗首传日本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联。在日本,《白氏文集》不仅是一部被顶礼膜拜的文学别集,更是一部引导大众走向净土的重要佛教经典。白居易本人也被尊为文殊菩萨而被慧萼供奉于普陀洛迦山不肯去观音院,并对日本平安和镰仓时代文人的佛教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白氏文集》成为构建日本古典文化基石的核心理由之一。
2010 Vol. 40 (5): 44-54 [摘要] ( 4084 ) [HTML 1KB] [PDF 1374KB] ( 4084 )
55 颜洽茂 熊 娟
《菩萨本缘经》撰集者和译者之考辨
三卷本《菩萨本缘经》题名为僧伽斯那撰、支谦译,但考察此经的著录和僧伽斯那的生平,可知该经的撰集者尚不能确定。通过对经中“地了”、“某甲”、“涅槃”、“摩睺罗伽”、“阿修罗”、“颇梨”等词语以及疑问副词“将非”、疑问语气词“耶”和“乎”、被动句等语法现象的考证,得知该经的翻译者不可能是支谦。此外,该经独特的外在结构也使其在形式上与支谦所有可靠译经有明显区别。综合文献学、语言学、文体结构特点三方面的论证得出如下结论:《菩萨本缘经》的撰集者目前尚无法确知,译者不可能是支谦,其翻译年代应晚于三国时期,可能在西晋之后。
2010 Vol. 40 (5): 55-63 [摘要] ( 3375 ) [HTML 1KB] [PDF 1349KB] ( 3375 )
64 林 卡 赵怀娟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最近十余年来,有关东亚福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对于认识东亚各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政策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归纳东亚福利体制的特点,提出了儒家文化圈中的福利国家、东亚福利模式、生产主义社会政策等概念,并力图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揭示东亚福利模式的形成原因。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东亚福利体制是否具有为东亚各国或地区所共享的“特质”仍众说纷纭。在东亚福利这一研究领域中,也存在着学理基础欠缺、研究方向模糊、缺乏共同资料平台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应暂时搁置研究概念和研究先设方面的争议,开展诸多专题研究,按研究方向组建团队,按照一定标准采集数据,争取区域组织的合作,以推进东亚福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010 Vol. 40 (5): 64-72 [摘要] ( 3793 ) [HTML 1KB] [PDF 1340KB] ( 3793 )
73 阳盛益 蔡旭昶 郁建兴
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及其应用
构建地方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是解决当前劳动力培训困境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准市场机制是一种新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它寻求打破以往由政府垄断性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一格局,通过多元服务供应者的参与,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公共服务提供中,形成服务供应的多元参与和竞争格局,以求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与传统的培训服务机制相比较,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不仅强调培训服务的购买者(委托者)与提供者(代理者)之间的有效分离,建立公共培训机构、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和私人培训机构多元参与的竞争性培训市场格局,而且强调培训对象的选择权。构建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结构、信息机制、交易成本、激励机制等基本条件和制度建设。
2010 Vol. 40 (5): 73-81 [摘要] ( 5342 ) [HTML 1KB] [PDF 1333KB] ( 5342 )
82 柳 俊 王求真 陈 珲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电子商务模式定义研究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商务模式作为描述企业如何创造价值的概念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然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这一基本问题却众说纷纭,难以形成统一的电子商务模式理论框架。对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篇名或摘要包含“电子商务模式”的文献的商务模式定义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常见电子商务模式定义的特征反映了商务模式创造价值的本质,国内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主要偏向于运作维度,更多地体现技术实现的观点,忽视对经济、战略和运作三个维度的综合考虑。但趋势分析显示,关注战略维度的这一类定义所占比例随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尤其是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而关注运作维度的这一类定义所占比例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表明从战略角度关注客户/价值将是未来电子商务模式定义理论的发展趋势。
2010 Vol. 40 (5): 82-91 [摘要] ( 5245 ) [HTML 1KB] [PDF 1345KB] ( 5245 )
90 陈 俊 陈汉文 吴东辉
不确定性风险、治理冲突与审计师选择----来自1998--2004年中国A股IPO市场的经验证据
审计需求偏好及其演进趋势是理解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独立审计经济角色,进而评价独立审计制度绩效的重要研究议题。基于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背景,首次从信息需求和监督需求双重视角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新股发行市场化进程加快,新兴的高质量审计需求开始出现,核准制实施后不确定性风险越低的IPO公司更为偏好高质量审计师。另一方面,尽管一定程度上股东与经理人间的治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正相关,但有效市场约束机制的匮乏导致现阶段我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治理冲突难以引发有效审计需求,而国有控股股东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则进一步削弱了该需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一步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有效审计需求不足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大股东的有效治理问题。
2010 Vol. 40 (5): 90-103 [摘要] ( 2599 ) [HTML 1KB] [PDF 1366KB] ( 2599 )
104 宋华盛 何力力 朱希伟
二重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
一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对内开放水平具有不同效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则该国内部地区间产业规模的差距先扩大后缩小,故较低或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都有利于地区间平衡发展;提高对内开放水平,则该国的产业规模始终增加,但地区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从福利角度看,如果一国逐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则该国内部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福利变化方向是一致的,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外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则不断提高;如果一国逐步提高对内开放水平,则该国内部不同地区消费者的福利始终增大,而外国消费者的福利不断减小。
2010 Vol. 40 (5): 104-115 [摘要] ( 3265 ) [HTML 1KB] [PDF 1388KB] ( 3265 )
116 金祥荣 余冬筠
创新效率、产业特征与区域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投入的日益增加,创新产出却并未同比增长,创新效率差异不断扩大。产业成为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传导环节,各地区已有的产业类型和产业发展基础则成为影响特定区域创新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检验证明,我国除东部地区外,在中部和西部,创新尚未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创新产出增长速度远低于创新投入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创新投入越多,创新产出反而越少。在东部地区,创新投入之所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受益于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转化的显著贡献,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以及该地区多样化的产业类型带来的技术溢出和传递;与此同时,该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和企业规模大小并未对创新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
2010 Vol. 40 (5): 116-125 [摘要] ( 4257 ) [HTML 1KB] [PDF 1370KB] ( 4257 )
126 张小蒂 张 弛
产业集群组织创新与动态比较优势构建----以浙江绍兴为例
基于对绍兴纺织集群组织创新模式的定性分析及对集群内典型企业绩效的定量检验,发现产业集群的组织创新行为可降低企业获取生产要素的成本和企业间交易成本,从而改善企业的赢利水平,加速资本积累。在这一演化过程中,资本要素由相对稀缺转变为相对丰裕,资本要素价格相应下降,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这类要素,从而使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属性发生变更,并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源于“高级生产要素”的动态比较优势。
2010 Vol. 40 (5): 126-134 [摘要] ( 3150 ) [HTML 1KB] [PDF 1419KB] ( 3150 )
135 金雪军 王义中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次贷危机与全球新型金融危机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它是次贷危机和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全球制度性原因,是中国未来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体系框架。借助实现机制和途径,中国可在非对称金融全球化中进行角色转换,从被动风险承担者转变为主动分散者,成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
2010 Vol. 40 (5): 135-143 [摘要] ( 3771 ) [HTML 1KB] [PDF 1392KB] ( 3771 )
144 马述忠 郑博文
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与生产率关系的历史回溯:2001--2007
中国2001--2007年227家上市公司样本的生产率测算结果,以及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测算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在即将出口和不出口企业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将出口的企业生产率没有明显高于不出口企业,从而说明中国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并不存在,而且出口因素对企业出口溢值的影响显著。同时,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差异较显著,由此验证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的存在。且所有制因素对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均无较大的影响,由此说明我国企业支持出口学习效应而不支持自我选择效应。因此,对以往中国企业通过出口行为获得学习效应的总结能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国际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010 Vol. 40 (5): 144-153 [摘要] ( 2300 ) [HTML 1KB] [PDF 1804KB] ( 2300 )
154 肖 文 周明海
贸易模式转变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
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工业行业的分解可以发现,产业结构变动是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和国有垄断力量下降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分段回归表明,贸易模式的转变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因。进出口高度相关的珠三角加工贸易时代,进口渗透率促进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出口型加工贸易的长三角时代,进口渗透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同时下降,这是企业降低原料和劳动成本的结果。因此,进口渗透率在不同阶段作用机理不同。
2010 Vol. 40 (5): 154-163 [摘要] ( 4520 ) [HTML 1KB] [PDF 1488KB] ( 4520 )
164 叶 晔
明代礼乐制度与乐章体词曲
明初朱元璋的乐制改革以重定乐章为重点,在强调乐章文辞政教功用的同时,忽视了乐律的重要性,无意雅俗之辨,此趋势在永乐、嘉靖两个时期有进一步发展。这一倾向使得词曲类俗文学文体登堂入室,与宴乐制度结合,逐步渗入朝廷的乐章创作之中,严重影响了礼乐的严肃性。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文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前期散曲地位的尊化与格调的雅化,并对明代的演剧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馆阁背景下的功能化文学模式的推广也成为明词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 Vol. 40 (5): 164-171 [摘要] ( 3405 ) [HTML 1KB] [PDF 1332KB] ( 3405 )
172 朱则杰 周于飞
《清尊集》与“东轩吟社”
清代道光年间活动于浙江杭州的“东轩吟社”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创办人为吴衡照、汪远孙,社址在著名的汪氏振绮堂“静寄东轩”。自道光四年甲申(1824)至十三年癸巳(1833),历时十年之久,集会唱和超过一百次,成员超过八十人。社集之作由汪远孙选编为《清尊集》16卷,社员兼著名画家费丹旭绘有《东轩吟社图》正本、副本各一帧,汪远孙侄子汪曾唯又辑有《东轩吟社画像》一书。借助《清尊集》和《东轩吟社图》等文献资料,可以理清该吟社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更正各种相关的错误。就清代诗词研究来说,将总集与结社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也是一项积极的探索。
2010 Vol. 40 (5): 172-178 [摘要] ( 2163 ) [HTML 1KB] [PDF 1335KB] ( 2163 )
179 林家骊 孟国中
论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的延续与新变
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仍然延续并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体现在诗人的主体精神层面、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内容、艺术风貌等诸多方面。这类诗歌突破了传统的“玄言诗”义界,展现出新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面貌,可称为“玄思态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值得引起重视的文学现象。
2010 Vol. 40 (5): 179-191 [摘要] ( 5771 ) [HTML 1KB] [PDF 1406KB] ( 5771 )
192 高力克
徐志摩与胡适的苏俄之争
1925年和1926年,徐志摩与胡适这两位自由派知识分子好友先后游历莫斯科。莫斯科之旅使他们发生了深刻的思想逆转:徐因苏俄之梦的幻灭而回归自由主义,胡则激赏新俄“伟大的政治新试验”而引起“新的兴奋”。由此,徐胡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苏俄问题的论争。徐对俄罗斯文化的“吊古”情愫体现了他的诗人本色,而胡对新俄政治新试验的欣赏则体现了他的“士大夫”性格。胡徐苏俄观的分歧表征着自由知识分子深刻的思想冲突。在这场思想论争中,诗人徐志摩成为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守护者,而作为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精神领袖的胡适,则因心仪莫斯科新政而成为苏俄革命的同情者。胡徐围绕苏俄问题的歧争是20世纪前期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饶有意味的事件。
2010 Vol. 40 (5): 192-200 [摘要] ( 6499 ) [HTML 1KB] [PDF 1785KB] ( 6499 )
1
2010年第5期目录
2010 Vol. 40 (5): 1-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25 )
26
主持人语
2010 Vol. 40 (5): 26-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0KB] ( 27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