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37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7-01-10

栏目
栏目
5 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
儒商与东亚文明

"儒商"是指关怀政治、参与社会、注重文化、具有儒家文化修养的"公共知识分子",而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关注的是儒商与浙商、晋商、徽商、潮商等不同地域特色企业家的关系,"市场化冲突"中的诚信问题,儒商与家族企业,儒商在锻造成长过程中如何区分工具性价值和内在性价值等课题,以此发掘儒家精神是如何通过儒商走向经世致用,从而形成经由注重学习以实现创新的东亚文明的企业精神,并理解具有东亚特色的价值体系及其现代转化.

2007 Vol. 37 (1): 5- [摘要] ( 3020 ) [HTML 1KB] [PDF 223KB] ( 3020 )
16 柯伟林
关于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化问题的新思考

用国际化视角研究现代中国的观点,在过去几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西方史学界主流所认可.事实上,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诞生过程中,中国已经融入全球体系当中.自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与更为宽广的世界的相互作用往往以决定性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的发展面貌,正如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如果不是特别注重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考察,简直无法正确地理解现代中国史.要研究那个时代中国国际化的历史,我们就不能将国内和国外截然分开,而是应该以同步研究国内外的国际化进程为目标.

2007 Vol. 37 (1): 16- [摘要] ( 3135 ) [HTML 1KB] [PDF 103KB] ( 3135 )
19 陈红民
胡汉民·西南政权与广东实力派(1932-1936)

"西南-南京"的对抗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地方-中央"对抗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而西南政权内部又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联合体:一方面因政治取向基本相同、利益上有互相依赖关系而结合,另一方面又因政治目标与策略的不同而相互争斗.这种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颇具普遍性.当前新史料的发掘为深入考察西南政权内部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性,相关的分析能深化对国民党派系史的认识,进而推动民国史的研究.

2007 Vol. 37 (1): 19- [摘要] ( 3135 ) [HTML 1KB] [PDF 381KB] ( 3135 )
28 肖如平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

高等文官考试是国民政府级别最高的一种文官考试.抗日战争时期,考试院在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降低考试要求与录取标准的同时,继续推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战时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变通,如考试种类增多、录取比例提高、及格人数相应增加,顺应了当时的需要,为各机关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成为政府选拔公务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战时环境的影响,官僚体制下私人政治的冲击,以及考试院虽有选拔人才的权力,而没有真正任用人才的权力,致使部分考试及格人员分发到各机关后,长期闲置而难获任用,一定程度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高等文官考试的成效.

2007 Vol. 37 (1): 28- [摘要] ( 2398 ) [HTML 1KB] [PDF 337KB] ( 2398 )
36 包伟民 魏峰
宋人籍贯观念述论

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地域认同观念.宋代士人的籍贯观念分为官方户籍登记形成的户籍观念、家族长期定居形成的祖居地观念以及郡望观念三个层次.户籍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以祖居地意识为主,郡望观念仍有残留,是宋代士人籍贯观念的典型特征.

2007 Vol. 37 (1): 36- [摘要] ( 3123 ) [HTML 1KB] [PDF 461KB] ( 3123 )
47 熊燕军
南宋沿海制置司考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为防御金人从海上偷袭,设立了沿海制置司.沿海制置司最初只有一个官署,其后分为浙东沿海制置司和浙西沿海制置司,分别驻在平江府许浦镇和明州定海县,两司废置不常,最后只有浙东沿海制置司保留了下来.沿海制置使例由所在地守令兼,其日常工作由副使负责,因其军事性质,副使通常为武职担任.沿海制置司掌握了数量可观的军事力量,本来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部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民政的色彩越来越浓.

2007 Vol. 37 (1): 47- [摘要] ( 3388 ) [HTML 1KB] [PDF 370KB] ( 3388 )
56 郑瑾
关于宋代货币私铸的几个问题

私铸是宋代货币经济领域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货币私铸的产生,固然受利益的驱动所致,但封建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误,也是造成民间私铸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参与私铸的人员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有普通百姓和铸工,也有官员和地方豪强,并且多以团伙的形式出现.私铸者往往掌握较熟练的铸钱技术,选择在深山僻谷和大江大湖之上,或者直接在官冶附近铸造,使官府防不胜防.他们利用从国家矿冶中偷采来的铜料,或销毁铜钱、铜器,将所得之铜作为部分原料,再混以铅锡等杂质加以铸造,因此质量低劣.私铸的盛行,使流通中劣钱泛滥,造成了货币贬值和社会经济混乱.

2007 Vol. 37 (1): 56- [摘要] ( 2742 ) [HTML 1KB] [PDF 178KB] ( 2742 )
64 方一新 曾丹
反义复合词"好歹"的语法化及主观化

"好歹"是由表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好"和"歹"通过经常连用而逐步凝固成词的.根据功能的不同,"好歹"可分为名词和副词两类.名词"好歹"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其中一个成分语义的失落,形成偏义复合词;另一条则是通过转喻,代指事件或情况的结果.其中后者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前者.副词"好歹"既可表时间,也可表语气.从认知角度看,概念结构的隐喻是时间副词"好歹"产生的根本机制,而转喻则是语气副词"好歹"形成的内在动因.语气副词"好歹"的主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歹"出现的语言环境有了变化,二是"好歹"的句法位置变得更加灵活.

2007 Vol. 37 (1): 64- [摘要] ( 3902 ) [HTML 1KB] [PDF 166KB] ( 3902 )
72 朱则杰 夏勇
《四库全书总目》十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先后曾有许多学者专门为之补正,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集部总集类存目所涉的某些清诗总集,此前学者关注较少,有关问题更为集中.而依据近年问世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相关古籍,许多问题都可以获得解决.

2007 Vol. 37 (1): 72- [摘要] ( 2192 ) [HTML 1KB] [PDF 300KB] ( 2192 )
79 张德明
后殖民史诗与双重化叙事策略

当代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后殖民时代的史诗.史诗利用来自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文化资源,运用双重化叙事策略,并挪用《荷马史诗》、《圣经》、《神曲》中的基本情节、场景和人物原型,通过对创伤、战争、追忆和寻根等文化隐喻的双重化处理,既借助西方经典文本的话语权和传播力量发出了被压抑的声音,又重写和颠覆了西方经典文本.通过双重化叙事策略,诗人最终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确认和建构了混杂的文化身份,显示了多元文化在对话中共存的意义.

2007 Vol. 37 (1): 79- [摘要] ( 2256 ) [HTML 1KB] [PDF 340KB] ( 2256 )
87 潘一禾
经典乌托邦小说的特点与乌托邦思想的流变

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为代表的经典乌托邦小说是思想内涵高于艺术探求的理念小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修道院生活方式和城市化进程是这类小说的重要生成背景.莫尔描写的公有制社会美景既充满创意,也引发了歧义.后人的相关思考和探索不仅促成了各种新类别乌托邦文学作品的产生,而且引出了"世俗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反乌托邦"等众多流变概念.

2007 Vol. 37 (1): 87- [摘要] ( 4965 ) [HTML 1KB] [PDF 174KB] ( 4965 )
95 李越深
《江蓠槛》词与陈子龙、柳如是恋情

关于晚明名士陈子龙与柳如是的恋情,陈寅恪先生在其《柳如是别传》中曾作过详尽的考述,许多历史事实因此得到澄清.但是随着近年来有关资料的增多,《柳如是别传》有关陈柳恋情的考述有一些值得补充和修正之处.如:(1)《柳如是别传》所举有关陈柳恋情的陈子龙词,有的事实上并不涉及陈柳恋情,有的与陈柳恋情无直接关系;(2)陈寅恪先生认为陈柳两人于崇祯八年(1635)首夏结束同居,经考证,陈柳分手的时间当在崇祯八年寒食日;(3)崇祯十年(1637),里巷之间陈柳之事传闻又起.

2007 Vol. 37 (1): 95- [摘要] ( 2804 ) [HTML 1KB] [PDF 302KB] ( 2804 )
102 王德华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题材的情感模式及文体特征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2007 Vol. 37 (1): 102- [摘要] ( 2382 ) [HTML 1KB] [PDF 344KB] ( 2382 )
110 吴华
"股份制办学"研究——历史回顾与产权结构分析

中国的"股份制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获得极大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学校层面的"股份制办学"(温州模式)和公司层面的"股份制办学"(椒江模式)两种基本类型."股份制办学"的开放性与强大的资源整合功能等制度特征,符合现代社会通过资源流动与重组实现优化配置的要求,因而成为目前中国内地民办学校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资本组织与运营方式之一,在改造传统公办教育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由于教师人力资本对于学校竞争力的基础性作用,在"股份制办学"产权结构中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成为"股份制办学"保持制度活力的新的发展方向.

2007 Vol. 37 (1): 110- [摘要] ( 2053 ) [HTML 1KB] [PDF 214KB] ( 2053 )
120 肖朗 施峥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综论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大致经历了清末民初、北京警官高等学校、南京中央警官学校等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在最初模仿和照搬日本、欧美的办学经验之后,逐步摸索出一条结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借鉴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受到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的强调警察专业化建设和军事化管理的办学模式,对中国近代警政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7 Vol. 37 (1): 120- [摘要] ( 2877 ) [HTML 1KB] [PDF 405KB] ( 2877 )
130 薛玉琴 刘正伟
陈独秀道德教育观与进化论

陈独秀是近代革命的先驱.在他的革命纲领中,道德革命是近代中国最根本也是最后的革命.他运用进化论理论分析指出:道德随社会进化而进化,道德进化就意味着道德革命.近代道德革命的历史任务在于革故更新、积极进取和不断创造.实现道德革命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他提出的现实主义、唯民主义、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教育方针,就是他的道德革命及道德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陈独秀道德教育思想以进化论学说为基础,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循环史观,而且赋予了崭新的内容,表现出革命性的一面.但他在传播与运用进化论学说时,对传统道德一概拒斥所表现出的简单化倾向,又暴露出了其局限性.

2007 Vol. 37 (1): 130- [摘要] ( 2072 ) [HTML 1KB] [PDF 183KB] ( 2072 )
138 李兵
元代书院与程朱理学的传播

元代建立之后,南宋遗民将书院作为研究与传播程朱理学的基地,以捍卫其作为"道统"维护者的尊严.在官方支持下,程朱理学以书院为依托实现了北传,不但将程朱理学的影响成功地向北方广大地区扩展,而且也使蒙古贵族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后,程朱理学被统治者提升为官方哲学,并规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程朱理学与科举应试相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元代书院的教学成为程朱理学传播与普及最重要的途径.

2007 Vol. 37 (1): 138- [摘要] ( 2801 ) [HTML 1KB] [PDF 274KB] ( 2801 )
144 孙笑侠 麻鸣
法律与道德:分离后的结合——重温哈特与富勒的论战对我国法治的启示

在20世纪所发生的哈特与富勒之间的一场论战中,哈特为实证主义的分离主张辩护,并将"分离说"的内涵作了更为具体的表述,而富勒则从法律秩序的道德基础和法律自身的道德性出发强调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从表面上看,其论争的焦点在于法律与道德是分离还是结合,而实质上他们是从各自的问题意识出发,强调了对于实现"忠于法律"这一法治目标来说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方面.这场论战对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启示是:当我们强调法律的实质正义目标时,我们不应简单地用道德的逻辑和标准去替代法律的逻辑及标准;而当我们强调法律相对于道德、正义的独立性时,我们不应忽视对法律自身道德性的培育.

2007 Vol. 37 (1): 144- [摘要] ( 2701 ) [HTML 1KB] [PDF 383KB] ( 2701 )
153 陈林林
司法裁判中的演绎推论

司法过程中的演绎推论,是指裁判者依据既定的法律规则和形式化的推论过程,在法律规范与个案事实之间建立起一种必然的涵摄关系,并借此得出一个正当的个案裁判,以实现和维护形式法治.但演绎推论预设的两个适用条件:法律体系的公理化和法律命题的形式化,在实践中往往是成问题的.演绎推论对规则和逻辑的倚重,会使裁判者过于墨守现有的规范,并导致法律趋于僵化和保守.虽然作为辅助手段的法律解释能够消除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囿于演绎推论对评价和实质性理由的排斥,其功用也是有限的.

2007 Vol. 37 (1): 153- [摘要] ( 1930 ) [HTML 1KB] [PDF 178KB] ( 1930 )
161 姚先国 李晓华
市场化与工资不平等增长: 变动程度及影响因素

从描述中国城市居民工资分布变动的总体趋势入手,基于完整设定的Mincer收入方程估计结果,对工资水平的增长和工资不平等程度的加深进行影响因素分解,以考察可以观测到的各个因素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布变动的贡献.结果表明,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与生产力有关的特征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回报,对工资不平等上升的相对贡献也越来越大,而劳动力市场隔离等制度性因素对工资不平等增加的相对贡献剧烈下降.

2007 Vol. 37 (1): 161- [摘要] ( 3970 ) [HTML 1KB] [PDF 298KB] ( 3970 )
168 金雪军 王利刚
公司现金储备和公司治理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基于转型经济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考察上市公司现金储备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发现作为公司治理机制重要内容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现金储备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影响的作用方向却与对发达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现金储备行为的研究结论相反.这是因为在弱外部治理机制的经济条件下(不完善的接管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如中国),内部治理效力越差的公司倾向于持有较少的现金储备;而在强外部治理机制条件下(如美国)则刚好相反.公司治理效力的变量对公司现金储备水平的不同影响方向,正是由两种经济环境下作为代理人的公司管理者持有现金资产的成本收益构成的异质性造成的.

2007 Vol. 37 (1): 168- [摘要] ( 2336 ) [HTML 1KB] [PDF 287KB] ( 2336 )
178 颜士梅 王重鸣
并购式内创业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和模式研究

并购式内创业是指通过并购方式进行的内创业活动,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和模式是并购式内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且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以往文献相对缺乏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本文基于以往并购整合和内创业研究结果,通过深度访谈法获取并购式内创业中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和整合模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技术对访谈资料进行结构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并购式内创业企业一般选择高或者中等的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在高整合水平上主要采用基于直接合并或重新招聘的亲理式整合模式,在中等整合水平上主要采用代理式整合模式.

2007 Vol. 37 (1): 178- [摘要] ( 1932 ) [HTML 1KB] [PDF 227KB] ( 1932 )
190 孙伯灿 章融 罗妍
证券投资中的复杂性分析与无意羊群行为

运用渗流与自组织理论和分析方法,对证券市场中的投资决策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无意的羊群行为展开研究,可以发现,传统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以独立的理性思考而造成的价格波动是随机走动的假设存在缺陷,因为现实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通常是自发形成不同的群体来进行投资决策的,其行为特征符合物理学科的渗流理论和自组织理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会形成不同的投资者群体(簇),而每一个群体会采取一致的决策行动.

2007 Vol. 37 (1): 190- [摘要] ( 2817 ) [HTML 1KB] [PDF 274KB] ( 2817 )
1
2007年第1期目录
2007 Vol. 37 (1): 1-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0KB] ( 25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