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 55卷 9期
刊出日期 2025-10-29

法学研究
□ 经济学研究
□ 管理学研究
□ 文学研究
□ 法学研究
□ 语言学研究
□ 公共管理学研究
□ 农林经济管理研究
□ 艺术学研究
法学研究
1
2025年第九期目录
2025 Vol. 55 (9): 1-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1340KB] ( 16 )
5 黄先海
与时俱进 引领学术 Hot!
2025 Vol. 55 (9): 5-7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398KB] ( 10 )
□ 管理学研究
8 吴晓波, 吴东
构建中国技术与创新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从追赶到超越追赶 Hot!
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美科技博弈交织的背景下,中国技术与创新管理学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当前中国技术与创新管理的前沿实践正经历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的范式转变,构建中国技术与创新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扎根本土前沿创新实践,既要突破西方理论框架的局限性,又不能囿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情境,必须形成兼具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面向未来的自主知识体系范式,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全球南方”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5 Vol. 55 (9): 8-21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1223KB] ( 11 )
□ 经济学研究
22 黄先海, 宋学印
中国开放型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Hot!
回顾1978年以来的史实,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不仅经历了超长期跨越式的规模增长,而且经历了贸易结构快速升级、主导新产品贸易快速迭代,乃至局部突破引领世界贸易前沿以及贸易自由化水平快速提升等全方位、多线程的综合变革,这一典型化事实对以比较优势为内核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为内核的新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此,应建立一种可对中国开放型经济绩效给予逻辑一致的解释的动态竞争优势理论,即建立在获得性要素、复合性后发优势和差异性创新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新理论,与之相匹配的是以中立赋能贸易机会、增进贸易竞争和贸易创新为特征的赋能性贸易政策。动态竞争优势理论及赋能性贸易政策高度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发大国的基本经济性质及其内涵抽象。
2025 Vol. 55 (9): 22-36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1784KB] ( 12 )
□ 公共管理学研究
37 郁建兴, 高翔, 黄飚
中国公共管理关键词:自主知识体系的锚点 Hot!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伟大目标和使命,也是学术共同体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时代责任。后发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长期受制于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体系,面临着舶来知识体系解释力有限、本土知识生产悬浮于发展与治理实践的双重困境。提炼、建构关键词是撬动自主知识内容生产、体系确立的锚点。中国公共管理关键词是寻求中国公共管理学自主性的重要前提,是重构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形成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关键节点。中国公共管理关键词的提炼与建构应遵循以公共事务及其治理为范畴、具有重要性且发挥现实作用、重视知识的社会建构性,以及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双重属性等四项原则。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在寻求知识生产、知识体系自主性的同时,需要与时代相呼应,勇于扛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担当。
2025 Vol. 55 (9): 37-47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696KB] ( 20 )
□ 农林经济管理研究
48 钱文荣, 申小亮, 赵宗胤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标识性概念体系构建研究 Hot!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标识性概念是直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典型事实的概念,具有中国经验事实的指向性、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性、扩散中国智慧的传播性。从政策关键词提取政策性概念、政策性概念学理升华至规范性概念、规范性概念理论对话形成标识性概念,可以作为一套提炼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标识性概念的完整逻辑。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标识性概念的体系化构建,一方面,要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深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语境中,将历史的发展逻辑转化为标识性概念的时序逻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林经济管理的交叉学科优势,在学科范围内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前沿知识研究,不断拓宽学科范围边界,开展交叉知识研究,着力打造标识性概念的语义网络。
2025 Vol. 55 (9): 48-59 [摘要] ( 8 ) [HTML 1KB] [PDF 687KB] ( 8 )
□ 艺术学研究
60 白谦慎
论书法史研究和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建构 Hot!
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有两场关于书法的辩论。30年代有人主张书法不是艺术,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书法的独异性与西方引进的“艺术”“艺术创作”概念抵牾。80年代初关于书法性质的辩论是当代第一次书法理论体系建构的集体努力。书法史研究在80年代崛起,成为构筑中国书法理论的基石。海外中国书法研究,欧美成果虽少,但有特色;日本的研究则相对丰硕深入。书法研究在中国有长足发展,但有质量的外译工作却很少。深入关注书法的历史现象,批判性地借鉴海外研究以及比较文字学、视觉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成果,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将是中国书法乃至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2025 Vol. 55 (9): 60-70 [摘要] ( 7 ) [HTML 1KB] [PDF 790KB] ( 7 )
□ 语言学研究
71 王云路
我们该如何纪念段玉裁 Hot!
段玉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语言学家,其代表著作《说文解字注》不仅是对许慎《说文解字》的注释,更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理论。纪念段玉裁,应当深入挖掘他的理论贡献,继承他的科学精神。段玉裁的学术理论贡献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他提出的“形音义互相求”理论早于索绪尔的“共时历时理论”一百余年;其二,他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与现代语言学观念高度契合;其三,他通过提取词语的抽象特征义,揭示了词义演变的规律;其四,他提出“体用同称”理论,解释了动词与名词的转化关系;其五,他的说解完美诠释了“施受同辞”“相因生义”等理论,分析了词义的辩证关系;其六,他对“说字”与“说经”的区分奠定了注疏分类的理论基础。段玉裁的研究兼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其理论成果对推动汉语研究的本土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 Vol. 55 (9): 71-81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1422KB] ( 10 )
□ 文学研究
82 吴秀明
“物”与“人”视域下的当代文学制度史料研究 Hot!
作为自主知识体系基础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制度史料研究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对它的研究及如何研究,不仅关乎对制度与文学史料的双重价值认同,而且还涉及正视更符合文学事实的两面性问题。历时七十多年的当代文学制度史料,从“物”性标记层面审视,可分为“典型的制度史料”“准制度史料”和“超制度史料”三种表现形态;而从“人”学因素角度考察,则内含制度制定者与制度执行者两位一体的结构关系。完整意义上的当代文学制度史料,就是由“物”与“人”两种因素耦合而成的,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相互作用、碰撞、协调的结果。
2025 Vol. 55 (9): 82-96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792KB] ( 10 )
□ 法学研究
97 葛洪义
实践指向与理论建构:中国自主法理学知识体系的生成及其逻辑 Hot!
中国自主法理学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普遍经验,结合中国社会现实条件,对中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基础性理论问题的回应、论证与总结。它构成了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在法律本质的研究中,回答了法治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作用的研究中,回答了法律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领域、作用方式、价值目标;在法律发展的研究中,回答了法律与现代化的关系,深入研究了立法与法律实施的关系,提出了法律发展的中国道路和模式;在法律实施的研究中,回答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及其可能的途径与方式。以上四个方面构成了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的中国自主法理学知识体系和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2025 Vol. 55 (9): 97-110 [摘要] ( 8 ) [HTML 1KB] [PDF 741KB] ( 8 )
111 周江洪
中国民法争点编纂的意义及其编写框架 Hot!
中国民法争点编纂是中国民法学术生产模式的重要探索之一,其有助于在学说多元继受和本土学术争论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对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基础性意义。相比于教科书、论文著作、法典评注、判例评释等载体,争点编纂更加关注体系性的“集成创新”。以日本《民法的争点》为镜鉴,中国民法争点编纂需遵循一个基本编写框架。该框架应当在以研究者为潜在受众的同时兼及教学需要,将“问题之所在”“论争之由来及其发展”“未来之展望”作为民法争点编纂的核心要素。在大模型时代,民法争点的研究者要在人机协作中掌握学术研究的主导权,基于人类特有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民法争点编纂落入“知识的平庸化”,以切实助力中国民法学在累积式创新阶段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2025 Vol. 55 (9): 111-116 [摘要] ( 7 ) [HTML 1KB] [PDF 642KB] ( 7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