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 54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4-06-20

主题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
主题栏目: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主题栏目:艺术与考古研究
□ 管理学研究
□ 文学研究
□ 法学研究
□ 语言学研究
主题栏目:数字传播研究
主题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
5 庞虎, 金烑烗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意蕴 Hot!
文明是人们对特定社会实践状况的价值认同,现代化则是新旧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过程,文明与现代化互动发展,相得益彰。中华文明构筑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熔铸了文化灵魂、凝聚了价值共识、彰显了历史担当,开辟了“另类现代性”的新局面。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则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为中华文明夯实了社会基础、丰富了时代内涵、激活了创新因子,使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迸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而形成的中华现代文明,因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性元素,成为“新轴心时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型范式。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促进人类文明形态的重构,应大力发掘中华现代文明的经验价值,以现代化模式的主体性重塑为价值立场、以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化建构为样态格局、以文明形态的互融式推进为秩序导向,为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打造人类文明发展新格局,贡献更多中国元素。
2024 Vol. 54 (5): 5-17 [摘要] ( 79 ) [HTML 1KB] [PDF 771KB] ( 79 )
18 吴奕乐, 陈嘉明
资本如何驯服劳动力? Hot!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对权力的渴望,福柯对之的解读凸显出《资本论》中的权力视角,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知,有助于探究资本如何驯服劳动力这一马克思资本权力理论中的关键问题。马克思《资本论》的福柯式权力主义解读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第一,协作劳动是资本获得权力的必要前提;第二,规训是资本权力驯顺肉体的技术体系;第三,资本权力追求劳动力供给的持续与稳定。尽管福柯式权力主义解读拓宽了我们对《资本论》权力理论的认知,但仍需明确两者之间的视差:福柯理论思考中更多着眼于质疑、揭露与批判,却不善于提出推进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方案;与之不同的是,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主张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对社会结构进行改造。资本权力进化出了许多新形态,如金融权力、科技权力、基于源代码和大数据的算法权力等,通过马克思资本权力思想的底层建构以及福柯的阐释,我们能看清这些资本权力的多种表现形式并未脱离和改变资本权力的本质属性。
2024 Vol. 54 (5): 18-28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778KB] ( 51 )
主题栏目:数字传播研究
29 邵鹏, 赵若邑, 潘仲菁
数字“记忆之场”:社交媒体中英烈纪念空间的重建 Hot!
传统媒体作为悼念英烈的核心“记忆之场”,正逐渐被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所取代。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记忆迁移”中,媒介作为记忆的中介,既重构着过往的英雄记忆,又对网民的心理产生深刻影响。聚焦哔哩哔哩网站中“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的纪念视频和评论文本,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发现,英烈悼念形成了围绕主题事件纪念视频的“记忆之场”。纪念视频在时间和数量上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循环与瞬时性爆发特征,在内容上形成了包含不同主题的框架结构。用户生产的个性化纪念话语具有情绪凝合效应,其所构建的仪式传播实现了文化记忆的再现和延续,沉淀、强化了创伤记忆背后的文化基因,在数字“记忆之场”中实现了跨越代际的身份认同与理念统一。
2024 Vol. 54 (5): 29-41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1794KB] ( 42 )
42 陆建平, 党自强
AIGC时代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与国家安全及公民权益的维护 Hot!
随着OpenAI发布的ChatGPT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亿用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类指令来生成满足指令的内容,这一技术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使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多样和逼真。AI技术可用于生成虚假的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甚至可以模仿真实人类的语音和行为,致使人们很难辨别究竟是AI生成的内容还是实际存在的真相和观点。倘若AI虚假信息用于造谣、欺诈、社会操纵等目的,将会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尽早完善AI新时代虚假信息的监测处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2024 Vol. 54 (5): 42-58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2316KB] ( 45 )
□ 法学研究
59 柳经纬
“法规引用标准”解释论 Hot!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建立法规引用标准制度。准确把握法规引用标准的内涵,是构建法规引用标准制度的知识基础。结合我国标准化和立法的实际,从关键词入手对“法规引用标准”进行理论阐释,是准确把握这一新制度内涵的必要路径。“法规引用标准”中的“法规”应作广义的法律理解,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等构成“法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标准”是指标准化意义上的标准,包括《标准化法》规定的各类标准,在特定情况下也包括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引用”是标准间接实施的方式,其方法包括直接引用(“注日期引用”和“不注日期引用”)与间接引用,“强制性标准”也属于法规引用标准的一种情形。
2024 Vol. 54 (5): 59-70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852KB] ( 47 )
□ 管理学研究
71 阮建青, 张雨薇
包容性视角下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民工居留意愿的路径研究 Hot!
农民工在就业地的稳定居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和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研究发现,县域内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增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且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更为显著,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提高收入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工在就业地居留的三种内在机制。同时,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低技能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增强效应更为明显。未来应着力依托县域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及享有的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市。
2024 Vol. 54 (5): 71-86 [摘要] ( 43 ) [HTML 1KB] [PDF 1030KB] ( 43 )
主题栏目: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87 张兴武
以“燕许”为宗的唐文变革考论 Hot!
唐文三变,盖以“王杨”“燕许”“韩柳”为宗伯。张说、苏颋承前启后,以“大手笔”引领文坛变革,成就斐然。自武后专制到玄宗初年,“文章四友”及宋之问等人援经史以济文章,强调文与理会、骨气洞达,以“王言之制”及序论表疏等骈体俪文获誉天下,实开“燕许”先声。该时期“专以辞赋取人”的制度设计,尤其是试策,对天下学子影响至深,而《杂咏诗》《兔园策府》及《初学记》等实用类书的编纂正与此密切相关。也因此,科举和类书不仅成为经史之学与诗文创作关联互动的中介,更深刻蕴含着文章变革的学理逻辑。张说、苏颋崇尚经术,以经籍为笙篁粉泽朝廷;黜浮戒躁,用宗匠之作激昂后学。他们充分尊重汉魏六朝文学发展的多元成就,以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集众美以成盛业,其名章巨制深切事理,叙事说理平易通畅,不仅模范当时,亦足垂法后世。
2024 Vol. 54 (5): 87-96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1396KB] ( 48 )
97 沈文凡, 谢梦莹
唐诗人崔备家族及任官考 Hot!
唐诗人崔备家族目前有七方墓志出土,可对史籍记载甚简的崔知温后裔崔元这一脉家族信息进行补充与详证。崔备之父崔元携母亲及妻儿投奔扬州宗亲崔圆的时间为上元二年(761)至大历元年(766)。元和十一年(816),崔备家族筹备并完成了一场耗时五个月的迁葬,权葬地点以江淮为主,呈现出以崔备任官场所为中心的分布特点。考《崔备墓志》及相关诗文可对崔备任官时间作一大致推断,崔备应诸道盐铁转运使张滂之邀入江淮巡院为巡官的时间为贞元八年(792),因父崔元去世停职服丧的时间为贞元十一年(795),崔备与裴度、卢坦等相继离开浙西府的时间为永贞元年(805),应武元衡之邀前往西川任支度判官的时间为元和二年(807),崔备回朝任起居舍人与礼部员外郎的时间当在元和五年(810)。崔备及祖父崔泰之有诗文存世,考证其家族、任官及诗文信息可进一步丰富唐代诗人家族研究。
2024 Vol. 54 (5): 97-114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1278KB] ( 66 )
主题栏目:艺术与考古研究
115 应宜文
16世纪中西跨艺术诗学互文比较 Hot!
跨艺术诗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明代胡应麟提倡“图象百物”,诗人兼画家唐寅、文徵明都有“诗中有画”之创作。米开朗琪罗的美术创作与诗歌互文见义,表现出相同的心象与意境。诗歌的文辞符号需要拓展广度和深度以充分表达作者的创意和想象力,再现其心灵深处的情思,高水平创作者在创作时自然呈现出一种“无界”的状态。跨艺术诗学的优越性在于借助图像或绘画叙述诗文未尽之意,使读者在欣赏诗画之时产生共鸣。古今中外诗人互文见义的表现方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4 Vol. 54 (5): 115-121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1067KB] ( 55 )
□ 语言学研究
122 何莲珍, 张娟
“公平”的理论向度——兼论对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的启示 Hot!
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近年来受到测试学界的持续关注。然而,“测试公平性”的含义、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重要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厘清“公平”的基本含义对理解“测试公平性”的内涵至关重要,这是语言测试学界开展理论争鸣与实证研究的必经之路。“公平”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具有多维性。从教育测量、规程标准和哲学三个视域观之,有关“公平”的学理主张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这些主张对“测试公平性”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而言,研究的开展需要考虑具体的测试语境、诉诸公开透明的证据、倾听来自不同涉考群体的声音。若将测试公平性视作一个连续统,则每一个不公平因素的消弭都能让测试实践趋向公平。
2024 Vol. 54 (5): 122-130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662KB] ( 46 )
□ 文学研究
131 李周渊
南宋湖州《思溪藏》的刊刻历程 Hot!
南宋湖州刻有五千多卷的佛教大藏经《思溪藏》,但其刊刻历程长期存在争议。综合世界各地的多个印本,可以梳理出《思溪藏》刊刻的三个阶段。第一,在靖康元年前后,刚落成的圆觉禅院收到各方布施的经卷。后来刊刻时,部分以这些经卷作为底本,因此出现了刻本中残留写手题记以及部分函次体例特殊的情况。第二阶段,王氏家族注入资金,刻藏工程有了统一的规划,明确以《福州藏》为底本,寺院内部刻印了少量带有试验性质的经典。试验成功后,在绍兴二年正式宣布刊刻全藏,并留下刊刻记录。第三阶段,全藏经板出现损毁,于是覆刻民间流行的单行本,且大致在嘉熙、淳祐年间又在当地居民布施下对部分板片进行了修补。《思溪藏》刊刻历程的新发现,为研究写本到刻本的过渡以及刻本藏经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 Vol. 54 (5): 131-146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5658KB] ( 48 )
147 徐焕
初唐文士与文学仕进的演进 Hot!
初唐文士的政治、文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仕进的演进,从而影响有唐一代精英政治群体的构成与更替。首先,李世民、李泰集团相继以文学才名从事储争活动,这种政争形态引领了文学仕进的特殊宦路。其次,以贵戚朝官为中心的文学社群寄托着京中文士的仕进期待,其复杂面相折射出朝官内部对国家人事政策的异见冲突。最后,文权更迭的运行机制表现为文学与仕进的双向联动,两者的兼容互成是文学仕进的理想境界。从储位之争到后位之争乃至武周革命,初唐频繁政争的背后潜藏着文士与勋旧争权仕进的持久斗争,双方矛盾的激化导致文士阶层的政治跃升,这不仅开拓了文学仕进的空间,更为唐代的文学繁荣和文化转型奠定了基石。
2024 Vol. 54 (5): 147-160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1028KB] ( 50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