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 6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0-09-10

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1
浙大学报社科版2020年第五期目录
2020 Vol. 6 (5): 1-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0KB] ( 16 )
3
主题栏目: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走向与变革
2020 Vol. 6 (5): 3-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0KB] ( 21 )
5 张彦 郗凤芹
共同体化: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新向度
道德教育共同体化的目标在于涵养以共同体精神为核心的公共性品质,即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自觉参与共同体生活,不仅关心他者,更积极关心社会和国家。道德教育的共同体化符合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有利于化解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风险,弥补共同体形态与共同体意识的差距。以道德标准的匡正、互助型道德关系的构建、总体性的道德观照为核心内容,道德教育逐步实现由个体化向共同体化的转向。在转向过程中,道德教育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利用公共空间的德育价值、坚持公共道德规范意识与公共伦理美德的德育统一、建立健全制度德育机制。
2020 Vol. 6 (5): 5- [摘要] ( 713 ) [HTML 1KB] [PDF 1514KB] ( 713 )
10 肖朗
启蒙时代的康德教育学讲座及其教育思想:基于近代德国大学教育学讲座改制的考察
18世纪后半叶,伴随着德国启蒙运动及教育改革的兴起,普鲁士政府对以柯尼斯堡大学为中心的德国大学教育学讲座实施改制,旨在削弱教会对学校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掌控,促进国民教育体制的建立。在此背景下,当时任教于柯尼斯堡大学哲学院的康德等八位教授轮番主讲教育学讲座,遂使德国大学教育学讲座成为学校师资培训的重要基地。在此过程中,康德既吸纳了卢梭教育思想的理论资源,又参考了一些泛爱学园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结合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较为系统地阐发了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学说,进一步促使德国大学教育学讲座成为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从这个角度来说,具体而系统地考察以柯尼斯堡大学为中心的近代德国大学教育学讲座改制,既有助于学界把握康德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对进一步认识康德教育学讲座的历史意义及影响也不乏裨益。
2020 Vol. 6 (5): 10- [摘要] ( 993 ) [HTML 1KB] [PDF 1641KB] ( 993 )
18
主题栏目: 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学研究
2020 Vol. 6 (5): 18- [摘要] ( 15 ) [HTML 1KB] [PDF 0KB] ( 15 )
20 董惠敏 [卢森堡]雷卡·马尔科维奇 [卢森堡]里昂·范德拓
面向社会推理的人工智能逻辑

人工智能逻辑对智能主体推理进行形式表征。除了关于单主体知识和行动的推理以外,社会人工智能逻辑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权利、义务、允许来推理多主体间的社会依赖性。权利这一概念可以表示智能主体的义务与允许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式论证可以识别并解决智能主体之间的各类冲突。重要的是,为了真正刻画日常推理,涵盖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争论,谬误论证也是可以被表征和推理的。新的基于论辩的社会人工智能逻辑研究计划面向人工智能逻辑的未来发展,可以应对社会人工智能逻辑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基于论辩的社会人工智能逻辑是有效刻画社会智能主体之间依赖性的推理,它可以清晰地呈现存在于多样、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的各种冲突,可自然地解释使用某个社会冲突解决方案的原因。

2020 Vol. 6 (5): 20- [摘要] ( 569 ) [HTML 1KB] [PDF 1890KB] ( 569 )
30 [德]奥利弗·罗伊 [波]彼得·库里基
带有强允许的分级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允许与法律权能
冯·赖特区分了两种允许,即弱允许和强允许。弱允许就是不禁止,强允许则是独立于义务或禁止的明确声明。一些法学理论家认为在实际的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中不存在强允许,但其实它们可以以权利和自由的形式存在。研究分级法律体系中签发强允许如何改变体系内要素的法律地位时,可以使用行为偏好模型来描述静态的规范状态,并且用道义行动模型来描述规范状态的变化。这些形式工具可以在形式上对法律允许和法律权能做出区分。直观上讲,在分级体系的背景下,法律允许涉及的情况是较低等级的机构有权力签发新法规-,但在签发新法规会受到惩罚的情况下则是不被允许的;法律权能涉及的是较低等级的机构没有这种权力的情况,这意味着它如果试图签发一项新法规,就不会生效。逻辑模型使法律允许和法律权能的假设更加明确且精确,并可以展示出这些假设的后果。
2020 Vol. 6 (5): 30- [摘要] ( 721 ) [HTML 1KB] [PDF 1616KB] ( 721 )
40 刘奋荣 付小轩
关于偏好关系的质化与量化研究——中间道路的探索

关于偏好关系(表示为≤-(连接号需要)关系)的逻辑研究主要分为质化与量化研究两种类型,它们的研究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前者重点关注≤-关系应该满足的逻辑性质,而后者着重于≤-关系的量化表达。但两类研究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既有从质化到量化的研究,也有从量化到质化的研究。概率化偏好比较方法结合了这两种研究方式,既保留了元素之间纯质化的≤-关系,又将每个元素出现的概率纳入考量,并在最终考察集合间的偏好关系时又回归到纯质化的≤-关系。概率偏好模型也为质化方法与量化方法的结合提供了一种逻辑上的初步尝试。概率化偏好比较方法为偏好逻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也为统一逻辑和概率指出了一条中间道路。

2020 Vol. 6 (5): 40- [摘要] ( 478 ) [HTML 1KB] [PDF 1509KB] ( 478 )
50 石辰威
潜在的集体信念
与聚合信念、公共信念和团体信念等解释群体信念的理论不同,潜在集体信念强调了社会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群体信念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它不预设群体具有与个体类似的主体性,而是将群体看作一个动态系统。潜在集体信念描述了作为动态系统的群体所处的状态。与另外三种理解群体信念的方式的进一步比较表明,即使一个群体的信念无法完全由其成员的信念决定,预设群体具有独立的主体性也非必需。
2020 Vol. 6 (5): 50- [摘要] ( 607 ) [HTML 1KB] [PDF 1524KB] ( 607 )
60 罗卫东 程晨
马歇尔论“正常”状态: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一个新视角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进行了大量对“正常”及其相关概念的讨论,他界定了经济学所研究的“正常”活动,继而在理论研究中大量使用这一概念。在理论范畴里,“正常”具有静态的特征,因为“正常”状态的条件是虚置于现实之上的某种抽象,往往代表某些情形下最持久和最频繁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但马歇尔所定义的“正常”来源于真实世界,是具体和情境化的,因此有了容纳更多现实条件的能力,是动态分析的一部分。通过赋予“正常”一词现实性、动态性的含义,马歇尔试图改善经济理论为人所诟病的过度抽象性,试图在理论与现实、静态与动态之间构建起桥梁。
2020 Vol. 6 (5): 60- [摘要] ( 610 ) [HTML 1KB] [PDF 1547KB] ( 610 )
70 蒋岳祥 付涛
农村普惠金融对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途径
金融广度通过改变市场特征进而影响需求拉动型产品创新。金融广度的提升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最终促进需求拉动型产品创新。研究发现:首先,2006年至2013年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吸储功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信贷功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前者产生的效应更大。其次,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抑制了需求拉动型产品创新。最后,中介渠道检验表明,农村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进而抑制产品创新。政策含义表明:农村普惠金融需要更加注重降低农村居民获取信贷资源的门槛,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企业产品创新。
2020 Vol. 6 (5): 70- [摘要] ( 596 ) [HTML 1KB] [PDF 1643KB] ( 596 )
80 曹堂哲 郝宇华
中国公共预算变迁的间断均衡:基于中国各级预算支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公共预算是贴着价格标签的一系列政策目标,可以定量而清晰地展示政策议程设定的结果。间断均衡理论在政策议程设置研究中获得成功后,又拓展到了预算领域,获得了欧美国家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并在20世纪90年代取代了渐进主义,形成了间断均衡预算理论。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制度差异,但在影响预算变迁的政策图景和制度摩擦方面具有类似的信息处理机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中央、地方的总预算支出的变迁和省级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的变迁均符合间断均衡模式,但间断程度有所不同。这进一步表明,间断均衡理论在政策图景和政策议定场所互动框架下,使用组织、个人的注意力和信息处理机制解释政策变迁具有外推效度。
2020 Vol. 6 (5): 80- [摘要] ( 542 ) [HTML 1KB] [PDF 2341KB] ( 542 )
85
主题栏目: 现代斯拉夫文论研究
2020 Vol. 6 (5): 85-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0KB] ( 17 )
90 周启超
“外位性”与文学研究的“人文化”
外位性作为一种视界,一种理念,一种学说,贯穿于巴赫金一生的理论建构与研究实践。巴赫金的外位性理论建构是在不同的学科界面上展开的:有在美学界面上展开的“审美外位性”,也有在伦理学界面上展开的“伦理外位性”,更有在哲学界面上展开的“认知外位性”。外位性视界上的多声部对话,有助于听取作为主体之人表达和言说之活生生的声音,有助于文学研究的人文化。
2020 Vol. 6 (5): 90- [摘要] ( 542 ) [HTML 1KB] [PDF 1371KB] ( 542 )
100 加林·吉汉诺夫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
巴赫金善于自由地游弋于各种不同的理论界面,探索那些超越学科所确定的知识域极限的问题。对话思想被巴赫金移置于各种不同学科的“音区”,被运用于多姿多彩的一整套叙事“光谱”(这是比喻)以及作为整体的文化。单单聚焦其语言学的源头,不可能阐释巴赫金对话主义的力量及其吸引人之处。巴赫金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独创性,就在于一个伟大的综合者所具有的独创性。这样的综合者善于自由地运用来自语言学、艺术史、神学等不同学科的概念,然后改变并扩大这些概念相互作用的场域。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由于巴赫金潜心的领域首先是文化哲学。
2020 Vol. 6 (5): 100- [摘要] ( 520 ) [HTML 1KB] [PDF 1452KB] ( 520 )
110 瓦列里·秋帕
“共识性对话”——略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之元语言特质

与独白和对话这样的语言哲学范畴不同,巴赫金的独白主义和对话主义概念属于元语言学范畴,因为对话关系比对话言语更加宽泛。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肯定了对话关系的普遍性。在巴赫金的理论中,共识性对话或者对话性共识是一种交际策略,也是其对话理论的基石。如果说差异、分岐和价值多元是对话关系的意义所在,那么共识则是对话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共识性程度存在一个从零度(独白)到一致的具有无穷级差的系谱,而趋同是达成更多共识和增强相互理解的机制。巴赫金所强调的作为具有伦理导向性思想的复调性的共识可以面向可能的世界图景,而以俄罗斯和类似的文化传统中的专制性、等级式的交往为前提的诸种对话,可用于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交际情境。

2020 Vol. 6 (5): 110- [摘要] ( 570 ) [HTML 1KB] [PDF 1473KB] ( 570 )
115
主题栏目: 艺术与考古研究
2020 Vol. 6 (5): 115-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0KB] ( 19 )
120 赵晶
丝路瑞兽:中国狮子形象中的贡狮影响
西域国家的贡狮对中国传统狮子形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狮子形象中雌雄外观相同的特点,以及伴随狮子形象出现的绣毬、铃铛等饰物均与贡狮的特点密切相关。每当贡狮到来,会出现过一些比较接近狮子真实形象的狮子艺术品,但大多局限于宫廷艺术中。由于贡狮的稀少性,那些较接近真实狮子样貌的狮子艺术品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狮子艺术品的主流。
2020 Vol. 6 (5): 120- [摘要] ( 508 ) [HTML 1KB] [PDF 38885KB] ( 508 )
130 戴运财 应宜文
中国古代画学文献国际化出版的思考
自19世纪初西方汉学兴起,中国古代画学文献开始在海外出版与传播。当前,中国古代画学文献的国际化出版急需拓展,其中关于题跋的、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品评与鉴赏标准的、关于绘画技法传承的中国古代画学文献可重点开拓。中国古代画学文献的国际化出版可分地区落实,考虑不同国家受众的语言习惯、审美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等因素。此外,中国古代画学理论较为分散,多以札记、题跋等形式出现,在梳理、翻译过程中需注意整合、凝练,采用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和出版规范,让世界各国人士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0 Vol. 6 (5): 130- [摘要] ( 712 ) [HTML 1KB] [PDF 1519KB] ( 712 )
140 陶锋 唐洁 包伊玲
传统人居智慧与场所精神重塑:浙江古村落记忆在城市住区可持续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古村落与城市住区同属人居环境的范畴。浙江古村落作为先辈世代生存生活的历史记忆载体,其蕴含的人居智慧是先民环境意识与理想追求高度契合的场域营造艺术,外化为古村落空间和谐共生的整体意境:生态秩序自然之“合”,诗情画意身心之“衡”,韵外之致文化之“和”,族群共鸣伦理之“续”。先民运用营造艺术实现诗意栖居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助于解答人居环境建设或更新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态、人文与社会问题。对于转型升级的浙江城市住区而言,可以通过营造“山水城林、乡韵绕城与生活叙事”等空间意境,重塑住区景观“自然共生、文脉延绵与伦理永续”的场所精神,从而为住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内核动力,使其走上复兴之路。
2020 Vol. 6 (5): 140- [摘要] ( 682 ) [HTML 1KB] [PDF 1896KB] ( 682 )
150 吴铮强
过渡与互嵌: 近代民事诉讼庭审记录的演变——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研究
民国时期龙泉县的民事诉讼庭审记录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次由传统供词演变为供词形式的讯问笔录,传统的调解型审判模式由此演变为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第二次是讯问笔录脱离了供词形式,但审判官可以依职权采用当事人主义原则及言词辩论程序;第三次由讯问笔录变为言词辩论笔录,庭审也严格采用言词辩论程序,但当事人一般不具备独立陈述与辩论的能力,需要根据审判官的问题提示完成言词辩论,因此言词辩论笔录的内容多为审判官与当事人之间的问答,形式上类似讯问笔录。庭审记录的演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过渡、层叠、互嵌等复杂关系,或为构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互嵌理论提供启示。
2020 Vol. 6 (5): 150- [摘要] ( 498 ) [HTML 1KB] [PDF 1896KB] ( 498 )
160 叶君剑
中国渔业史研究:学术史回顾与思考
渔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它对国家的意义逐渐凸显。中国渔业史研究发端于晚清,但近代的渔业著作大多略古详今,具有较强的经世致用色彩。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历史学的介入下,渔业史研究的学理性不断增强,但受产业观视角的影响较为明显。最近十多年来,在环境史、新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等的影响或推动下,中国渔业史研究在视角与对象上都得到了显著拓展。相关成果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重视渔民与鱼,并考察渔业生产背后的产权问题。从研究时段上看,对近代与集体化时期渔业史的研究仍十分薄弱;从研究对象来看,目前学界对市场与技术的关注相对较少。结合国际学界的动向,深化中国渔业史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渔业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2020 Vol. 6 (5): 160- [摘要] ( 899 ) [HTML 1KB] [PDF 1625KB] ( 899 )
170 陈新宇
韦尔纳茨基的思维格局及其影响
弗·伊·韦尔纳茨基的思维格局体现了俄罗斯宇宙主义的哲学传统,从他的科学研究中体现出来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跨界交叉研究、以科学史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基于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的科学预见等要素,既展示出韦氏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格局,同时也彰显了他对科学学的贡献。韦氏对巴赫金、洛特曼、利哈乔夫等人文学者的影响是体现其思维格局的另外一个维度。从学术术语的仿鉴到学术观点或理论的构建,这些学者都从韦氏那里获得了方法论启示,他们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具有了跨学科性质。韦氏的人文素养及其整体思维格局不仅对科研工作者从事跨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对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成为创新人才也具有深远意义。
2020 Vol. 6 (5): 170- [摘要] ( 808 ) [HTML 1KB] [PDF 1680KB] ( 808 )
180 孟凡君
认知神经美学对“意象”“幻象”研究的启示——泽基神经美学研究再探
在认知神经美学的视域下,美感是以认知神经机理为基础,贯穿个体身心意识和社会意识的系统化存在。美感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心理系统,对基本原理的探究很难毕其功于一役。我国认知美学与西方神经美学在美感研究的细部层层深入,推进了美感的内在认知神经机理方面的研究。泽基是“神经美学”概念的提出者。结合实验论证与艺术作品分析,他在这个交叉领域针对诸多具体美学概念、美学现象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泽基关于抽象、本质、概念、含混等基本问题的神经机理的论述,对理解意象、幻象等美学基本范畴具有启示意义,但也存在不足。从整体来看,以美感的脑神经机理为核心的西方神经美学在不断获得对美感基本原理的突破的同时,并不能脱离社会意识系统,而中国古典意象对抽象、概念这类神经科学分析的范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由此,以认知神经美学为原点,建构整体化的美感体系势在必行。
2020 Vol. 6 (5): 180- [摘要] ( 727 ) [HTML 1KB] [PDF 1644KB] ( 727 )
190 邱戈
交往如何可能:基于哈贝马斯、胡塞尔和列维纳斯的思考
哈贝马斯赋予了交往程序本体论地位,并指出了不同话语类型的交往合理性由交往本身的各种有效性前提的满足来保证。胡塞尔则指出了合理性不过是一种宏大的构想模型,而交往的起点源于先验主体的意向性在他人那里植入了一个“变形自我”所构造的“第一社区性”。但是,胡塞尔的第一社区性发源于先验自我内部,面临唯我论的诘难。为了解决自我向内坍塌的问题,列维纳斯提出了面向他人的交往动力学原理。通过面向他者,为他人负责,为一种可持续的交往提供了神圣的(似不妥,意指列维纳斯从上帝那里获得的绝对他者的使动性)动能和伦理的方向。三位思想家共同构建了理性背景下的交往可能性:交往只在最高实在的生活世界中、在他我区隔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由此形成了自我—世界—他人的基本结构,该结构的基本动力来源于自我意识的意向性。但自我意识的构造和交往发生的源初性问题还需继续探索。
2020 Vol. 6 (5): 190- [摘要] ( 730 ) [HTML 1KB] [PDF 1685KB] ( 730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本刊荣获第30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一刊一文!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名单出炉
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举行
第一届“制度性话语与国际治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休闲城市,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9世界休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围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Q1区
本刊再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本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居全国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第一
本刊第三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团与浙大社科学报举办“构造学术全媒体传播体系”研讨会
“共产主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表征”国际研讨会邀请函(第一号)
人工智能与法学论坛(第1期)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数字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数字贸易研究奖颁奖礼成功举办
“跨语言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 浙江获奖作品一览
本刊主编罗卫东教授组织翻译的书上了习主席办公室的书架
本刊三次蝉联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喜获树人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圆满召开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跨文化与区域研究高层论坛”顺利举行
浙大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蝉联“中国国际品牌学术期刊”称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2016年度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四项省重点期刊扶持项目
浙大社科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居全国综合大学学报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考察项目组调研考察本刊
本刊再次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称号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成为“CCTSS中国图书国际推广计划”首个期刊成员单位
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道:本刊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订首个中国期刊全球推广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调研本刊
本刊再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
本刊入选“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
本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本刊获总局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号
本刊协办的2015年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专家研讨会在嘉兴市召开
媒体报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努力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例
本刊在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交流期刊数字化经验
本刊与华艺数位等成功举办“在大数据时代掌握学报竞争优势说明会”并成为我国最早采用ORCID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之一
本刊率先采用ORCID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全力打造领先数字期刊
全国高校出版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再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光明日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两年及五年影响因子跃居全国高校综合性学报第一
本刊2013国际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第一
本刊2013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前三
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
本刊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3年度考核本刊成绩优秀
本刊跻身全国“百强报刊”
本刊2012年影响因子继续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我刊荣获第5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我刊连续三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名单
本刊被“核心期刊国际认证协会”收录为国际核心期刊
方汉文教授2012年元旦题赠浙大社科学报
本刊被七家重要国际数据库的14个国际索引收录
本刊影响因子位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期刊第一
国际著名公共管理专家马克·霍哲教授(Marc Holzer)受聘为本刊国际编委
本刊郑重声明
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本刊拟联合举办“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
本刊被美国MLA收录
我刊获2010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浙大社科学报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高校综合性人文社期刊前三
本刊开通微博
本刊2010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本刊2009年部分媒体专文、专访报道辑录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名刊工作”会议上表扬本刊
本刊开通手机版
我刊获2009年度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刊网站改版
本刊受到教育部工作简报的表彰
本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编辑部公告-20220216
浙大社科学报在“名刊建设”中探索前进
本刊在“中信所”高被引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刊已于2009年3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论文
本刊2008年各项数据继续名列前茅
本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哥白尼索引”收录
本刊建立双重防线: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编委会
更多>> 
 

     为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入网中国知网(CNKI)、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如作者有异议,请来函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提醒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 如无数字版、有声版等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等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

更多>>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中国期刊协会网
 · 教育阅读网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