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公民同招”如何影响优质公办学位稀缺性

——来自房价的证据

  • 虞晓芬 1,2
  • 张金源 2
  • 张燕江 1,2
1.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4; 2. 浙江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最近更新:2024-02-20

DOI: 10.3785/j.issn.1008-942X.CN33-6000/C.2023.07.314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公民同招”政策旨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该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其他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杭州市初中“公民同招”政策的实施显著加剧了优质公办学位的稀缺性,提高了优质公办学区较非优质公办学区的溢价。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距离优质民办学校较近的区域内,原本民办对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较强,政策实施导致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涨更多;政策实施后,在优质民办学校学额相对增加的行政区内,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涨较少。这说明,削弱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是加剧优质公办学位稀缺性、提高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内在机制。此外,“公民同招”更可能促使重视居住品质的较富裕家庭放弃民办转报公办学校。地方政府应加快实施公办强校工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化解公共品供应中的政府和社会力量发展失衡的问题时,需重视替代效应,优化政策出台时机、力度和相关配套措施。

引 言

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1个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如何更好地让政府与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形成合力,即“政社协同”,在实践中一直是一个难题,也是理论界持续关注的重大问

1-5。鼓励社会资本建设民办学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供应公共产品的一次重要实践。优质民办学校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并在缓解义务教育中公办教育资源不充足、不均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6-7。但过去民办学校拥有跨区自主招生、提前挑选优质生源的特权,再配以优质师资,在快速提高其教学成效和声誉的同时,也挤占了公办学校的发展空间,造成公办、民办教育发展失衡等突出问题。为此,教育部2019年开始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改革,这为我们深入研究政府与社会协同供给公共服务的机制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杭州市2019年宣布实施的公办与民办初中同步招生(以下简称“公民同招”)政策为例,探究其政策溢出效应,并重点研究该政策对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公民同招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居民为追求配套的公共品而选择住房,从而使公共品资本化进入房

8。因此,研究房价变化成为分析公共品供需、分配情况变化的有效途径。多篇国内外文献通过研究房价变化来分析教育资源供给和分配问9-15,较多关注公办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供应量、均等化政策等对优质公办学区较非优质公办学区的溢价(以下简称“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影响,反映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变化。有少量研究论证了民办教育资源供应可有效缓解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稀缺性,如Fack和Grenet16、唐雪梅和何小6、张传勇7均证明了增加民办学校供应可显著抑制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但对缓解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稀缺性的机制则讨论不足,且较少探讨民办与公办学校的教育协同供应机制及其影响。尽管Wang和Li17、冯晗18]195已分别证实上海和杭州实施的“公民同招”政策显著推高了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但上述研究仅聚焦于证明“公民同招”提高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因果性,并未深入证明“公民同招”提高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内在机理。本文将重点研究该政策对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的影响机制。

本文利用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杭州市主城核心区二手房挂牌记录、住宅小区信息、学校信息、城市基础设施空间信息等数据,采用双重和三重差分模型,深入分析杭州市实施的初中“公民同招”政策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影响,以此揭示该政策对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的影响机制(若无特殊说明,以下均针对初中学校)。研究发现,“公民同招”使优质公办学区溢价平均提高了14.50万元/套,说明“公民同招”显著加剧了优质公办学位稀缺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公民同招”导致距离优质民办初中较近的区域内的优质公办学区溢价更高。这说明在该政策实施前,在距离优质民办学校较近的区域内,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更强,从而抑制了区域内优质公办学区溢价;而该政策的实施削弱了优质民办学校的吸引力及其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优质公办学区溢价被强化显现。本文还发现,实施“公民同招”政策后,在优质民办学位名额(以下简称“学额”)相对增加的行政区内,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升相对较少。这说明行政区内优质民办学额的相对增加,增强了优质民办学校的可获得性及其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从而抑制了区域内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上升。上述发现说明削弱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校的替代效应是加剧优质公办学位稀缺性的内在机制。此外,研究还发现,“公民同招”更可能促使重视居住品质的较富裕家庭放弃民办转报公办学校,这是上述替代机制的微观行为基础。

本文主要有三点重要贡献。第一,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证明“公民同招”通过削弱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校的替代效应,加剧优质公办学位稀缺性的内在机制,导致优质公办学区溢价提升的负面效应。第二,本文是少数从政府和社会协同提供公共产品的视角来分析教育改革与房价问题的研究,相关结论对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协同机制有启迪意义。第三,本文从微观行为上讨论了教育政策对居民的异质性影响,有一定创新性。

本文其余部分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研究背景与假说,第三部分是数据、变量和实证方法,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第五部分是机制分析,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与假说

(一) 政策背景

我国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全民覆盖,但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空间分布失衡问题仍然突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任重道

7]1383。2014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严格落实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各大城市制定了严格的禁止择校政策,使得购买名校学区房实现就近入学成为入读稀缺优质公办学校的唯一有效途径。这在损害教育产出效率的同时,加剧了教育资本化,并扩大了居住群分和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发展民办义务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并缓解教育不平等问7]1400

得益于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生效和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招生自主权,民办学校获得了较快发展。2014年后,公办学校划片就近入学政策被严格执行,就读优质民办学校成为家庭除购房外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为民办学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然而,拥有招生办学自主权的民办义务教育迅速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掐尖”招生、高收费、办学偏离公益性等乱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生源质量差距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公办、民办教育发展的失

19]44

为制止民办学校提前“掐尖”招生,矫正“公退民进”的义务教育格局,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同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规定民办学校须采取随机摇号的形式录取学生。此次教育改革简称为“公民同招”,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落地。

杭州市作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迅猛,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使其能先于公办学校进行跨区域“掐尖”招生,又进一步促进了民办学校发展。2014年起,杭州市民办初中招生方案中40%的学额由学校自主安排考试和面试选拔,60%的学额由电脑随机派位,具体包含三步。第一步,在所有民办学校统一摇号(摇号时间早于公办初中报名时间)前,民办初中会私下通过接收简历、面试等方式,对应届小学毕业生进行选拔并提前锁定自主招生生源,自主招生生源可占其招生总数的40%。具体来说,一个应届小学毕业生可报名参加全市范围内多所民办初中的提前选拔,只要合理选择一个有梯度的民办初中组合去报名,有竞争力的学生入读较优质民办初中的概率较大。第二步,即使在提前轮中未被所有民办初中录取,也可继续参加民办初中剩余60%学额的随机摇号入学。第三步,如果没有摇中,依然有机会进入民办初中。因为提前锁定的生源,仍然会被学校要求参与摇号,如果摇中,则不占自主招生名额,民办初中会放出多余指标供新一轮报名。如果一个家庭通过上述三步都没有被心仪的民办初中录取,可接着同其他学生一起报名对口学区的公办初中,且并不影响其首轮录取。在上述制度下,优质民办初中对优质公办初中形成了较强的替代效应,“冲民办,保公办”是家庭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理性选择,而优质公办学区房多为家庭的择校起到兜底作用。

杭州对国家“公民同招”政策响应积极。2019年1月,杭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正式确认在当年实施公办民办小学同步同招;同年4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做好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工作的通知》,落实小学“公民同招”;同年11月,市教育局宣布杭州将在2020年实施初中“公民同招”,并明确表示学额100%摇号,取消自主招生;2020年5月,市教育局在《关于做好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公办、民办中小学同步招生。

对比2020年前后政策的变化,可归纳得出杭州市“公民同招”政策主要从三方面限制和改变了民办初中的招生方式:(1)开展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对家庭而言,在报名民办初中或公办初中的第一批录取资格中,只可择其一。(2)取消民办初中自主招生。若报名人数超学额,则统一采用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分配所有学位,学生无法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提前、低风险地锁定民办初中入学资格。(3)取消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限制其在审批地(一般为所在区、县)范围内招生。以杭州市2020年小学应届毕业生升学流程为例,一个小学毕业生只能在对口公办初中或所在行政区内的一所民办初中报名,当民办初中报名人数超过其招生人数时,摇号分配学位,如未能摇中,该学生自动进入所在学区对口的公办初中第二批录取。由于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其第一轮招生大概率满员,进入第二轮招生的学生大概率只能被分配到质量较差的公办初中。因此,“公民同招”使得报名优质民办初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大提高,2020年杭州市民办初中派位比(民办学校报名人数与招生人数的比值)普遍下降,“民办热”立即降

(二) 研究假说

在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下,按Spatial Sorting理

8]424,公办教育资源将资本化进入对口学区的房价中,对口公办学校教育质量越优,学区溢价越高。无论是从静态的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视10-11,还是从动态的教育资源新增供应或再分配等视12-15,相关文献已充分论证教育资本化程度(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提高是优质义务教育稀缺性加剧的直接证据,而优质民办学校可以显著抑制优质公办学校的学区房溢6-716

“公民同招”增加了优质民办学校的入学不确定性,降低其吸引力,进而削弱其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加剧了优质公办学位的稀缺性,最终提高了优质公办学区溢价。在杭州,“公民同招”实施前,部分有竞争力(如成绩较好、有竞赛成果)的小学应届毕业生,能以较低风险、较高确定性提前锁定优质民办初中学位;而“公民同招”实施后,这种确定性大幅降低,迫使家庭通过购买学区房以较高的确定性进入优质公办初中。根据供求分析,在优质公办学位供给缺乏弹性的背景下,需求的增加势必加剧其稀缺性,最终体现为优质公办学区溢价提

620-22。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研究假说1:“公民同招”加剧了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显著提高了优质公办学区溢价。

本文依据唐雪梅和何小

6]99提出的民办学校对公办学区房的替代效应,结合杭州市“公民同招”的政策设计,提出“公民同招”政策加剧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的作用路径框架(参见图1),从两个方面来进一步阐释其影响机制。

fig

图1  “公民同招”影响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初中学位替代效应的路径

第一,在距离优质民办初中较近的区域,“公民同招”的影响更大。民办初中不划分学区,对于靠近优质民办初中的区域,由于交通便利性强,优质民办初中的吸引力更

7]1389,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也更强;“公民同招”后,优质民办初中的入学不确定性增强、吸引力减弱,其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也随之减弱,从而导致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抑制作用被削弱。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2来支撑替代机制。

研究假说2:在距离优质民办初中较近的区域内,“公民同招”政策会导致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升更多。

第二,如果区域内优质民办初中的学额相对增加,则优质民办初中的可获得性将随之提高,其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也相对增强。杭州市“公民同招”政策使民办学校的招生范围从全市缩小至其所在的行政区内,在全市民办学额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了民办初中学额在各行政区的分布。实施“公民同招”后,在优质民办学额多的行政区内,优质民办学位可获得性提高,这会相对增强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因此,尽管“公民同招”通过降低优质民办吸引力来削弱其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但在部分行政区内,这一政策使得优质民办初中学额相对增加,从而减少该政策对替代效应的削弱。综上,本文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说3来支撑替代机制。

研究假说3:“公民同招”政策实施后,在优质民办学额相对增加的行政区内,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升较少。

数据、变量和实证方法

2019年11月15日,杭州政府宣布自2020年起实施公办初中与民办初中同步招生,本文重点研究该政策对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的影响机制。本文将研究区域选定为经济、教育及房价水平相当的杭州市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和滨江

(合称为杭州市主城核心区)。为规避可能的义务教育政策调整(如小学“公民同招”等)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期定为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研究期内没有发现学区调整、新增公办学校的情况。

(一) 数据与变量

我们以二手房挂牌记录为基础,通过关联区位特征及学区信息,构建样本数据集。第一步,整理各公办学校信息并界定其教学质量。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公布的信息,主城核心区内共有79所公办初中和35所民办初中,我们整理了它们的名称、地址等信息。采用类似Peng

22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结合房地产中介机构发布的学校排名、杭州本地主要的综合市民生活论坛发布的相关信息等,将公办初中划分为优质8所、中等17所、普通54所,并采用相同的方法划定优质民办初中15所。此外,为排除区域内215所公办小学教育质量在实证研究中的干扰,我们采用相同方法将公办小学划分为优质、中等、普通三档,并将在实证模型中控制它们的影响。

第二步,构建各住宅小区的区位信息,界定其所属学区,并将其与二手房挂牌记录相关联,形成本文的样本数据集。我们收集整理了贝壳网公布的杭州市二手房新增挂牌记录,每条挂牌记录包含一套住房的所在小区名称、地址、挂牌日期、挂牌价格、建筑面积、建造年份、楼层、主要朝向、客厅数量、卧室数量、装修情况等。研究期内共有75 056个新增挂牌记录样本,覆盖2 080个住宅小区。以住宅小区为基础,首先利用其地理坐标,计算各小区与最近的公办初中、民办初中、公办小学、景区或公园、地铁站点、商业中心的距离。其次,基于地理位置来界定各住宅小区所属的公办初中学区。根据就近入学指导原则,将公办初中1 500米范围内的住宅小区认定为该校的学区

,并在敏感性检验中调整学区范围以检验相关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此外,以相同的方式界定各挂牌样本所属的公办小学学区。最后,将小区与二手房挂牌记录关联起来。剔除无法确定对口公办初中的小区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66 452个挂牌记录,其中11.5%为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样本,26.3%为中等公办初中学区房样本,62.2%为普通公办初中学区房样本。各样本包含的变量及其详细说明参见表1,描述统计参见表2

表1  变量及变量说明
变量变量说明
住房总价 二手房挂牌总价,单位:万元
住房单价 二手房挂牌单价,单位:元/平方米
优质公办初中 如果二手房在优质公办初中学区范围内,取值为1,否则为0
中等公办初中 如果二手房在中等公办初中学区范围内,取值为1,否则为0
普通公办初中 如果二手房在普通公办初中学区范围内,取值为1,否则为0
公民同招 如果二手房挂牌时间在初中“公民同招”政策公布后,取值为1,否则为0
优质民办距离 二手房到最近优质民办初中的距离,单位:千米
优质民办学额增加 如果二手房在优质民办初中学额较多的行政区内,取值为1,否则为0
住房面积 二手房的建筑面积,单位:平方米
高楼层 如果二手房位于所在楼栋最高的三分之一楼层,取值为1,否则为0
中楼层 如果二手房位于所在楼栋中间的三分之一楼层,取值为1,否则为0
低楼层 如果二手房位于所在楼栋最低的三分之一楼层,取值为1,否则为0
卧室数量 二手房卧室数量,单位:个
客厅数量 二手房客厅数量,单位:个
朝向 如果二手房朝南或东南,取值为1,否则为0
装修情况 如果二手房是精装修,取值为1,否则为0
房龄 二手房挂牌年份-建成年份,单位:年
地铁可及性 如果二手房周边600米内有地铁站,取值为1,否则为0
景区可及性 如果二手房周边2 500米内有景区或公园,取值为1,否则为0
商区可及性 如果二手房周边1 300米内有商业中心,取值为1,否则为0
大面积住房 如果二手房的建筑面积大于89平方米,取值为1,否则为0
住房新旧度 如果二手房的房龄小于20年,取值为1,否则为0
优质公办小学 如果二手房在优质公办小学学区范围内,取值为1,否则为0
中等公办小学 如果二手房在中等公办小学学区范围内,取值为1,否则为0
普通公办小学 如果二手房在普通公办小学学区范围内,取值为1,否则为0

注:  (1)根据2020年杭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民办学校招生数,将核心区内优质民办招生数量排序前三的行政区认定为优质民办学额相对增加区域,包括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2)按照步行5—10分钟的舒适出行距离将600米作为地铁可及性的分界线;(3)按照开车5—10分钟的舒适出行距离,分别将2 500米和1 300米作为景区可及性和商区可及性的分界线;(4)按照三口之家的舒适居住面积将89平方米作为大面积住房的分界线;(5)杭州市“旧改”小区一般需达到房龄20年的标准,因此将20年作为住房新旧度的分界线。

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
变量观测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
住房总价/万元 66 452 392.1 240.0 30 6 500
住房单价/(元/平方米) 66 452 45 107 12 743 13 817 167 236
优质公办初中 66 452 0.115 0.319 0 1
中等公办初中 66 452 0.263 0.440 0 1
普通公办初中 66 452 0.622 0.485 0 1
公民同招 66 452 0.611 0.488 0 1
优质民办距离/千米 66 452 2.667 2.172 0.052 20.54
优质民办学额增加 66 452 0.569 0.495 0 1
住房面积/平方米 66 452 86.28 38.03 16.80 479.7
高楼层 66 452 0.336 0.472 0 1
中楼层 66 452 0.379 0.485 0 1
低楼层 66 452 0.285 0.451 0 1
卧室/个 66 452 2.458 0.822 1 8
客厅/个 66 452 1.421 0.533 0 2
朝向 66 452 0.964 0.187 0 1
装修 66 452 0.459 0.498 0 1
房龄/年 66 452 20.25 10.41 1 43
地铁可及性 66 452 0.526 0.499 0 1
景区可及性 66 452 0.312 0.463 0 1
商区可及性 66 452 0.523 0.499 0 1
大面积住房 66 452 0.361 0.480 0 1
住房新旧度 66 452 0.451 0.498 0 1
优质公办小学 66 452 0.351 0.477 0 1
中等公办小学 66 452 0.191 0.393 0 1
普通公办小学 66 452 0.458 0.498 0 1

(二) 实证方法

我们构建了以特征价格模型为基础的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以此作为文章的基础实证模型。该模型通过比较政策实施前后实验组(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和对照组(其他公办初中学区房)的挂牌价格变化,来估计“公民同招”政策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影响,以此分析该政策影响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的机制。模型设计如下:

Pijt=α0+α1Treatij×Postt+α2Treatij+α3Postt+α4Xij+α5Zjt+δj+φt+ϵijt (1)

其中,被解释变量Pijt是样本的挂牌总价,下标i代表每个挂牌样本,j代表样本所在小区,t为挂牌月份。虚拟变量Treatij取值为1,代表挂牌二手房为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否则取值为0。Postt是时期虚拟变量,“公民同招”政策发布当月及之后取值为1,之前为0。Treatij×Postt是核心解释变量,其系数α1反映“公民同招”对优质公办学区价格的净效应。Xij为挂牌住房特征的变量,包括住房面积、房龄、卧室数量、客厅数量、楼层、朝向、装修情况等。Zjt是一组小区层面的区位变量(包括地铁可及性、景区可及性、商区可及性、优质民办可及性、对口小学质量等)与挂牌时间的交互项,以控制区位特征、公办小学学区溢价变化等因素的时变影响对估计系数α1的干扰。δj为小区固定效应,φt是时间固定效应,ϵijt是误差项。

在模型(1)的基础上,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DDD),重点揭示“公民同招”通过削弱优质民办初中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来加剧其稀缺性的机制。具体来看,采用“优质民办距离”衡量优质民办初中的吸引力,“优质民办学额增加”衡量优质民办初中的可获得性。优质民办初中的吸引力越强或可获得性越高,其对优质公办初中的替代效应也越强。我们分别将这两个变量加入模型(1)构造三重差分模型。模型设计如下:

Pijt=β0+β1Treatij×Postt×Dijm+β2Treatij×Postt+β3Treatij×Dijm+β4Postt×Dijm+β5Treatij+β6Postt+β7Dijm+β8Xij+β9Zjt+δj+φt+ϵijt (2)

其中,Dijm为挂牌住房样本i的“优质民办距离”(Dijmm=1)或“优质民办学额增加”(Dijmm=2),其余变量定义与式(1)相同。Treatij×Postt×Dijm的估计系数β1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当Dijm为“优质民办距离”时,如果β1显著为负,说明对于远离优质民办初中、优质民办初中吸引力较弱的住房,优质民办初中的替代效应被削弱得较少,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涨较少,则结果支持替代效应机制;当Dijm为“优质民办学额增加”时,如果β1显著为负,说明实施“公民同招”后,在优质民办初中学额相对增加的行政区内,优质民办初中的可获得性相对提高,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被削弱得较少,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涨较少,则结果支持替代效应机制。

实证结果

(一) “公民同招”加剧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稀缺性

表3中,列(1)报告了优质公办学区的整体溢价水平,列(2)报告了“公民同招”政策前后整体房价的变化情况,列(3)给出了双重差分法估计“公民同招”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影响的实证结果。三列实证结果中,住房面积、楼层、客厅数量、朝向、装修情况、房龄等住房特征的回归系数基本一致,大小和显著性均符合预期,模型稳健性较好。

表3  “公民同招”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影响
变量被解释变量:住房挂牌总价
(1)(2)(3)
优质公办初中 69.526***
(5.66)
公民同招 22.733***
(5.29)
优质公办初中×公民同招 14.500***
(3.17)
住房面积 1.980*** 2.469*** 2.468***
(3.62) (7.78) (7.77)
住房面积的平方 0.012*** 0.007*** 0.007***
(4.89) (4.80) (4.81)
中楼层 2.865* 4.292*** 4.305***
(1.86) (5.92) (5.94)
高楼层 -9.757*** -3.977*** -3.953***
(-5.85) (-4.41) (-4.38)
住房新旧度 -7.849 -27.976*** -23.313***
(-0.79) (-5.40) (-4.19)
中楼层×住房新旧度 1.213 7.495*** 7.488***
(0.44) (5.39) (5.38)
高楼层×住房新旧度 8.923*** 13.260*** 13.226***
(2.76) (6.74) (6.72)
卧室数量 10.813*** 12.039*** 12.044***
(2.94) (7.30) (7.29)
客厅数量 0.821 7.812*** 7.814***
(0.26) (5.40) (5.41)
朝向 33.816*** 21.484*** 21.424***
(7.88) (5.36) (5.33)
装修情况 31.120*** 14.003*** 14.009***
(11.04) (18.86) (18.86)
房龄 -1.866*** -1.182*** -1.057***
(-3.42) (-3.69) (-3.33)
常量 8.292 67.141*** 70.313***
(0.29) (4.83) (4.93)
小区固定效应
时间固定效应
地铁可及性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
景区可及性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
商区可及性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
公办小学质量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
样本量 66 452 66 452 66 452
R2 0.761 0.942 0.942

注:  (1)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2******分别表示10%、5%、1%的统计显著性水平。若无特殊说明,下表同。

表3列(1)显示,相对其他非优质公办学区,优质公办学区的溢价平均达到69.526万元/套(系数为69.526,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列(2)显示,“公民同招”政策前后样本住房的价格平均上涨了22.733万元/套(系数为22.733,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列(3)中,交互项“优质公办初中×公民同招”的系数为14.500,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公民同招”让优质公办学区房价格相较非优质公办学区房平均上涨了14.500万元/套。该结果说明“公民同招”政策显著加剧了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的稀缺性,假说1成立。

(二) 敏感性检验

敏感性检验主要包含两点:第一,将各公办初中的学区范围界定为1 000米、1 200米、1 400米、1 600米、1 800米和2 000米,并重复模型(1)的回归,检验结果是否稳健;第二,细分学区品质,将学区房依照对口公办初中质量进一步分为优质、中等和普通三类。以普通公办初中对口的学区房作为对照组,检验结果的逻辑一致性。检验模型如下:

Pijt=η0+η1TreatAij×Postt+η2TreatBij×Postt+η3TreatAij+η4TreatBij+η5Postt+η6Xij+η7Zjt+δj+φt+ϵijt (3)

其中,虚拟变量TreatAijTreatBij取值为1时,分别代表挂牌二手房为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或中等公办初中学区房,否则两者皆取值为0。η1η2分别反映了相较普通公办学区,“公民同招”对优质和中等公办学区房价格的净效应。其余变量定义同式(1)

表4第一部分报告了重新界定学区范围后“公民同招”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影响,交互项“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结果稳健。

表4  “公民同招”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影响:重新界定学区范围并细分学区品质
变量被解释变量:住房挂牌总价
重新界定学区范围
1 000米1 200米1 400米1 600米1 800米2 000米
(1)(2)(3)(4)(5)(6)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 20.305*** 15.573*** 14.650*** 14.675*** 14.869*** 15.220***
(3.77) (3.34) (3.20) (3.23) (3.27) (3.35)
住房特征变量
固定效应
交互效应
样本量 51 836 59 723 64 493 67 337 68 179 69 286
R2 0.943 0.942 0.942 0.941 0.942 0.941
变量 被解释变量:住房挂牌总价
细分学区品质
(1) (2) (3) (4) (5) (6)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 23.448*** 18.988*** 18.217*** 18.273*** 18.406*** 18.655***
(4.07) (3.79) (3.69) (3.72) (3.75) (3.80)
公民同招×中等公办初中 8.446*** 9.044*** 9.076*** 9.116*** 8.939*** 8.696***
(2.98) (3.31) (3.46) (3.52) (3.46) (3.38)
住房特征变量
固定效应
交互效应
样本量 51 836 59 723 64 493 67 337 68 179 69 286
R2 0.943 0.942 0.942 0.941 0.942 0.941

注:  住房特征变量包括住房面积、住房面积的平方、中楼层、高楼层、住房新旧度、中楼层×住房新旧度、高楼层×住房新旧度、卧室数量、客厅数量、朝向、装修情况、房龄;固定效应包括小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交互效应包括地铁可及性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景区可及性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商区可及性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公办小学质量和时间固定效应的交互项。若无特殊说明,下表同。

表4第二部分汇报了“公民同招”对不同质量公办学区溢价的估计结果,交互项“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和“公民同招×中等公办初中”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且前者系数是后者的2—3倍。这说明“公民同招”显著提高了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且公办初中质量越高,溢价提升越多,结论稳健。

(三) 稳健性检验

1 平行趋势检验

双重差分法证明因果性的前提要求是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事件发生前的变化趋势一致。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和非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的挂牌价格变化趋势。检验模型设定如下:

Pijt=α0+k=-912γk(Treatij×MPostt)+k=-912ωkMPostt+α1Treatij+α2Xij+α3Zjt+δj+φt+ϵijt (4)

其中,k{-9,-8,…,0,1,2…,12}。本文选取“公民同招”官宣前一个月(2019年10月,k=-1)为基期。t是挂牌月份,MPostt是构建的年月虚拟变量,当t减去“公民同招”官宣的月份等于k时,MPostt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γk度量了两类住房价格的月度变化趋势,其余变量定义同式(1)。回归结果如图2所示,横坐标0代表初中“公民同招”公布的年月。“公民同招”官宣前所有时点的回归结果都不显著,这表明在政策实施前,两类住房价格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此外,通过分析系数变化轨迹和显著性发现,交互项系数在2020年5月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公民同招”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个可能的原因是2019年11月在电视问政节目上官宣“公民同招”时,该政策未能及时被公众深刻理解;而在2020年5月相关实施细则通过教育局官方公示并解读落地后,公众才充分理解并开始应对。

fig

图2  平行性趋势检验

2 精确学区划分

受学校布局、区域学校容量和人口数量变动等因素影响,教育部门在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下,会动态调整学区,将学生分配至距离小区相对最近而非绝对地理距离最近的学校入学。因此,将距离小区最近的中小学认定为小区的对口学校,可能与实际情形有一定偏差。本文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入学早知道”(https://rxyj.hzedu.gov.cn/)公布的中小学学区内主要小区名单,精准匹配了802个小区对口的中小学,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见表5列(1),可以发现交互项“优质公办初中×公民同招”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结论依然稳健。

表5  稳健性检验
变量被解释变量:住房挂牌总价被解释变量:住房成交总价
精准学区样本普通住宅样本全样本
(1)(2)(3)
优质公办初中×公民同招 23.940*** 9.795*** 9.327*
(5.32) (3.03) (1.74)
住房特征变量
固定效应
交互效应
样本量 33 904 61 255 16 580
R2 0.943 0.949 0.941

3 剔除非普通住宅样本

非普通住宅指住宅建筑面积较大的住宅,例如,别墅、高端公寓、花园洋房等,在受众、购置税费政策等方面与普通住宅明显不同,可能与样本内其他二手房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按照杭州市普通住宅标准,本文剔除了样本中住房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上的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见表5列(2),可以发现交互项“优质公办初中×公民同招”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结论依然稳健。

4 替换被解释变量

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贝壳网获得的挂牌价格较之成交价格(即二手房网签备案价格)可能更接近真实成交价格。已有研究发现,出于减少税费支出等原因,我国二手房实际成交价格可能远高于网签备案价

23-24。此外,石绍宾和鞠镇远认为虽然挂牌价格往往高于最终成交价,但在样本量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整体的偏高报价对最终回归结果的影响较21]145。因此,本文优先采用挂牌数据。然而,二手房的挂牌价格主要反映房屋所有者对房屋价格的预期判断,仍与实际成交价格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使用成交价格进行检验以保证结论的稳健性。

本文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数据来源,构建了成交样本数据集,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成交价格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见表5列(3),可以发现交互项“优质公办初中×公民同招”的系数为正,在10%的统计水平下显著,结论稳健。

机制分析

(一) “公民同招”削弱优质民办初中的替代效应

表6列(1)报告了“优质民办距离”的调节作用。交互项“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距离”的系数为-9.205,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公民同招”后,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与最近优质民办初中的距离每减少1千米,其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约增加9.21万元/套。假说2成立,替代机制得到支撑。因为对于距离优质民办初中较近的区域,原本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较强,那么“公民同招”削弱优质民办初中对优质公办初中学位的替代效应也较大,所以优质公办学区溢价涨幅较大。

表6  “公民同招”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影响:优质民办初中吸引力和可获得性的调节作用
变量被解释变量:住房挂牌总价
“优质民办距离”的调节作用“优质民办学额增加”的调节作用
(1)(2)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 36.399*** 47.557***
(3.78) (3.94)
公民同招×优质民办距离 -0.634
(-1.60)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距离 -9.205***
(-3.53)
公民同招×优质民办学额增加 3.205*
(1.85)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学额增加 -46.885***
(-3.77)
住房特征变量
固定效应
交互效应
样本量 66 452 66 452
R2 0.942 0.942

表6列(2)报告了“优质民办学额增加”的调节作用。交互项“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学额增加”的系数为-46.885,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公民同招”后,在优质民办学额相对增加的区域内,优质公办学区溢价涨幅约减少46.89万元/套。假说3成立,替代机制得到支撑。说明“公民同招”后优质民办初中学额相对增加的行政区内,优质民办初中的可获得性提高,进而加强了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优质民办初中在“公民同招”后因吸引力下降而造成的替代效应的削弱。

(二) 稳健性检验

三重差分法证明因果性的前提是不同特征的处理组之间和对照组之间在政策事件发生前的变化趋势一致。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公民同招”政策实施后,变量“优质民办距离”或“优质民办学额增加”对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溢价变化的影响趋势。检验模型设定如下:

Pijt=α0+k=-912μk(Treatij×MPostt×Dijm)+k=-912γk(Treatij×MPostt)+k=-912ρk(MPostt×Dijm)+α1Treatij×Dijm+α2Treatij+k=-912ωkMPostt+α3Dijm+α4Xij+α5Zjt+δj+φt+ϵijt (5)

其中,Dijm为挂牌住房样本i的“优质民办距离”(Dijmm=1)或“优质民办学额增加”(Dijmm=2)。同样选取(初中)“公民同招”官宣前一个月(2019年10月,k=-1)为基期。其余变量定义同式(4)。当Dijm为“优质民办距离”或“优质民办学额增加”,μk度量了“优质民办距离”或“优质民办学额增加”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月度变化影响趋势。回归结果如图3图4所示,在“公民同招”官宣前,所有时点的回归结果都不显著,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此外,通过分析系数变化轨迹和显著性发现,交互项系数在政策官宣后4—5个月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同样说明了“公民同招”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fig

图3  三重差分法平行性趋势检验——优质民办距离的调节作用

fig

图4  三重差分法平行性趋势检验——优质民办学额增加的调节作用

此外,同样从精确学区划分、剔除非普通住宅样本、替换被解释变量为住房成交价格三方面展开稳健性检验,结果汇总于表7表7第一部分是针对“优质民办距离”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交互项“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距离”的系数均为负,且至少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结论稳健。表7第二部分是针对“优质民办学额增加”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交互项“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学额增加”的系数均为负,且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结论同样稳健。

表7  机制分析的稳健性检验
变量“优质民办距离”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
被解释变量:住房挂牌总价被解释变量:住房成交总价
精准学区样本普通住宅样本全样本
(1)(2)(3)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 36.325*** 22.317*** 30.070**
(4.16) (3.46) (2.54)
公民同招×优质民办距离 0.865* -0.354 -0.497
(1.87) (-1.38) (-1.01)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距离 -4.920** -5.035*** -8.818**
(-2.11) (-3.10) (-2.57)
住房特征变量
固定效应
交互效应
样本量 33 904 61 255 16 580
R2 0.943 0.949 0.941
变量 “优质民办学额增加”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
被解释变量:住房挂牌总价 被解释变量:住房成交价格
精准学区样本 普通住宅样本 全样本
(1) (2) (3)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 67.114*** 29.310*** 42.557***
(3.68) (3.47) (3.00)
公民同招×优质民办学额增加 2.843 4.482*** 0.117
(1.28) (3.57) (0.05)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优质民办学额增加 -50.170*** -27.457*** -45.636***
(-2.62) (-3.09) (-3.09)
住房特征变量
固定效应
交互效应
样本量 33 904 61 255 16 580
R2 0.943 0.949 0.941

(三) 其他发现

“公民同招”可能通过影响重视居住品质的较富裕家庭的择校决策,进而影响房价。政策实施前,选择优质民办初中的家庭可分为三类:有优质公办学区房家庭A、无优质公办学区房但重视居住品质的富裕家庭B、无优质公办学区房的非富裕家庭C

。在民办学校可以跨区自主招生的制度下,重视居住品质的富裕家庭B没有必要购置地处老城区、年代较久远、居住品质较差的优质公办学区房资。C类家庭则没有能力购置优质公办学区房资产。政策实施后,A类家庭和C类家庭几乎不受影响,因为前者已有优质公办学位,而后者无力竞购优质公办学区房。因此,B类家庭是主要的受政策影响家庭。由于缺少买卖人的信息,我们构造了变量“大面积住房”衡量重视居住品质的较富裕家庭的择校行为,同样采用模型(2),系数β1反映“公民同招”实施后对不同户型、总价住房的优质公办学区溢价的异质性影响。

表8中,列(1)至列(4)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住房挂牌总价、住房挂牌单价的对数、住房成交价格、住房成交单价的对数,交互项“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大面积住房”的系数在统计上均不显著。这说明“公民同招”并没有对面积、总价高低不同的住房的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产生异质性影响。这与大部分相关研究的发现不同。例如,Peng等发现,学区改善带来的住房价格上涨存在异质性,小户型、低总价住房的房价上涨幅度更

22。这一方面是因为同一学区内的住房所享有的学位价值相等,所以当学区改善带来的住房价值上涨平摊到单位面积时,小面积的房价涨幅自然更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承受能力有限,更重视学区价值,可牺牲住房居住品质。而本文认为,“公民同招”直接影响的很可能是重视居住品质的较富裕家庭群体,他们追求优质公办初中学区房的同时也重视居住品质,偏好较大户型住房,从而对住房总价的敏感性较低。

表8  “公民同招”政策下住房面积大小对公办学区房价格的影响
变量被解释变量
住房挂牌总价log(住房挂牌单价)住房成交总价log(住房成交单价)
(1)(2)(3)(4)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中 10.376*** 0.018** 3.472 0.009
(2.87) (2.52) (0.91) (1.05)
大面积住房 -11.476*** -0.004 -7.837*** -0.008
(-4.88) (-0.97) (-2.88) (-1.31)
公民同招×大面积住房 9.181*** 0.000 2.650 0.002
(5.53) (0.09) (1.05) (0.31)
优质初中×大面积住房 15.551 -0.021* 16.273 -0.009
(1.54) (-1.81) (1.27) (-0.48)

公民同招×优质公办初

中×大面积住房

8.746 -0.005 16.792 -0.001
(1.24) (-0.58) (1.42) (-0.10)
住房特征变量
固定效应
交互效应
样本量 66 452 66 452 16 580 16 580
R2 0.942 0.893 0.941 0.870

注:  住房特征变量中,“住房面积的平方”仅列(1)和列(4)放入,其余条件不变。

结论与政策建议

“公民同招”政策为深入探索如何改善政府和社会协同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本文综合利用主城核心区二手房挂牌价格、住宅小区数据、学校信息、城市基础设施空间信息等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公民同招”政策显著提高了优质公办学区溢价,加剧了优质公办学位的稀缺性。此外,有别于已有文献聚焦于政策实施对优质公办学区溢价影响的因果性论证,本文采用三重差分法从两个方面证明了削弱优质民办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是加剧优质公办学位稀缺性的内在机制。第一,距离优质民办学校较近的区域内,原本优质民办对公办学位的替代性较强,“公民同招”后优质民办学校的吸引力及其对优质公办学位的替代效应被削弱,导致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涨更多;第二,“公民同招”后优质民办初中学额相对增加的行政区内,优质民办初中的可获得性提高,其替代效应较少被削弱,因此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涨较少。最后,研究发现,“公民同招”政策实施并没有对面积、总价不同的住房的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产生异质性影响,可能是因为政策促使重视居住品质的较富裕家庭放弃民办转报公办学校。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评估“公民同招”政策的影响,协同公办、民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等问题提供了思路。“公民同招”遏制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掐尖”招生及其带来的公办学校优质生源大量流失,促进了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但政策的溢出影响——优质公办学区溢价上升,表明政策加剧了优质公办学位的稀缺性,加大了公办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因此,政府应继续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加快实施公办强校工程,及时增加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供应,通过资深教师跨校、跨学区流动等手段来促进公办学校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分配。

此外,义务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内容,“公民同招”是政府和社会协同供应公共服务的机制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因此,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完善政府和社会供应公共服务的协同机制有重要启示。第一,吸引社会资本弥补某类公共服务短缺时,政策制定者应预先考虑公办和民办两部门的均衡发展,不宜给予任何一方过多的特权,从而避免发展失衡。第二,构建公办和民办两部门发展的动态评估与纠偏机制。第三,充分认识公办和民办两部门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替代作用,合理调整两部门发展。政策的调整应循序渐进,在削弱强势一方的同时,需加快强化另一方。如在实施“公民同招”政策前,就应增加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的供应,平衡公办学校内部的教育质量,从而避免加剧优质公办学位的稀缺性、提高优质学区房溢价。第四,重大政策的出台需要慎重选择时机和综合运用配套政策。以“公民同招”政策为例,该政策出台后,政府才推出包括“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支持名校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如果能提前实施这一系列措施,则会缓解“公民同招”实施初期产生的较严重的优质公办学区大幅溢价的负面效应。

参 考 文 献

1

姜晓萍、吴宝家: 《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管理世界》2022年第10期,第56-70页。 [百度学术] 

2

范黎波、刘佳: 《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合力》,《光明日报》2022年1月25日,第11版。 [百度学术] 

3

徐海燕: 《比较视角下社会资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验与路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86-95页。 [百度学术] 

4

吴结兵、钱倩严慧、程远: 《共同生产行为与公共服务感知绩效:对环境治理的一个跨层次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22-38页。 [百度学术] 

5

张舜禹、郁建兴、朱心怡: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形成机制——一个组织间构建共识性认知的分析框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第67-81页。 [百度学术] 

6

唐雪梅、何小路: 《私立学校能否抑制学区房溢价?——来自上海市重点小学与二手房价格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2期,第95-109页。 [百度学术] 

7

张传勇、赵柘锦、王天宇: 《民办学校、学区房溢价与基础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4期,第1383-1404页。 [百度学术] 

8

Tiebout C. 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64, No. 5 (1956), pp. 416-424. [百度学术] 

9

Black S. E.,“Do better schools matter? parental valua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4, No. 2 (1999), pp. 577-599. [百度学术] 

10

温海珍、杨尚、秦中伏: 《城市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公共品资本化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第1期,第34-40页。 [百度学术] 

11

胡婉旸、郑思齐、王锐: 《学区房的溢价究竟有多大:利用“租买不同权”和配对回归的实证估计》,《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3期,第1195-1214页。 [百度学术] 

12

Chan J., Fang X. & Wang Z. et al., “Valuing primary schools in urban China,” https://doi.org/10.1016/j.jue.2019.1031832, 2023-09-10. [百度学术] 

13

韩璇、沈艳、赵波: 《房价中的优质教育溢价评估——以北京市为例》,《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5期,第257-276页。 [百度学术] 

14

邵磊、任强、侯一麟: 《基础教育均等化措施的房地产资本化效应》,《世界经济》2020年第11期,第78-101页。 [百度学术] 

15

孙伟增、林嘉瑜: 《教育资源供给能够降低学区房溢价吗?——来自北京市新建小学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20年第2期,第499-520页。 [百度学术] 

16

Fack G. & Grenet J., “When do better schools raise housing prices? evidence from Paris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94, No. 1-2 (2010), pp. 59-77. [百度学术] 

17

Wang J. & Li G.,“Pursuing educational equality and divergence in the housing market: how do educational equality policies affect housing prices in Shanghai?” https://doi.org/10.1016/j.cities.2022.104001, 2023-09-10. [百度学术] 

18

冯晗、陈海敏、周洪: 《公民同招改革与学区房溢价变化——基于杭州二手房交易微观数据的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22年第5期,第182-196页。 [百度学术] 

19

孙军、程晋宽: 《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同招”制度的设计与推进》,《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7期,第44-49页。 [百度学术] 

20

Wen H., Xiao Y. & Zhang L., “School district, education quality, and housing price: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Hangzhou China,” https://doi.org/10.1016/j.cities.2017.03.008, 2023-09-10. [百度学术] 

21

石绍宾、鞠镇远: 《教育资本化效应的再测度——基于“零择校”政策的学区房溢价断点回归》,《南开经济研究》2022年第8期,第139-157,175页。 [百度学术] 

22

Peng Y., Tian C. & Wen H., “How does school district adjustment affect housing pric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rom Hangzhou, China,” https://doi.org/10.1016/j.chieco.2021.101683, 2023-09-10. [百度学术] 

23

Agarwal S., Li K. & Qin Y. et al., “Tax evasion, capital gains taxes, and the housing marke,” https://doi.org/10.1016/j.jpubeco.2020.104222, 2023-09-10. [百度学术] 

24

Zhang Y., Wang X. & Zhang F. et al., “Rumour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and regional housing markets: housing listings, prices and speculation,” https://doi.org/10.1080/00036846.2023.2206633, 2023-09-1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