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诗歌理论界,人们对意象的重要性和建构力有一个广泛的认同。诗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是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的。意象的这种特殊建构能力,来自意象独具的性质和功能。意象具有符号的基本特性,即意象产生的随机性、自我表现性、模糊性;在意象系统中,每个意象既影响别个意象,又受到别个意象的影响,正是意象的共同作用,才使诗歌的整体意义得以表达;意象具有描述性、拟情性、象征性(指意性)功能,三者的综合作用,强化了意象的表义性和建构力。
|
|
关键词 :
意象,
符号,
系统,
功能
|
|
|
[1] |
金健人. 论汉字书写对思维方式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3): 143-152. |
[2] |
莫申江 赵瑜. 和合共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构建融合创新系统的单案例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6): 50-. |
[3] |
李涛 胡开宝. 基于语料库的等级趋弱级差资源口笔译对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6): 75-. |
[4] |
陈新宇. 韦尔纳茨基的思维格局及其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70-. |
[5] |
孟凡君. 认知神经美学对“意象”“幻象”研究的启示——泽基神经美学研究再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80-. |
[6] |
夏立安 周晓帆. 财产权社会功能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以拉美的法律发展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4): 125-. |
[7] |
金健人. 论汉语语形的美学功能[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40-. |
[8] |
陈虹 黄永梁. 数据挖掘在考古遗址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以乌兰木伦遗址第一地点微痕研究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6): 208-. |
[9] |
赵大海. 中国公众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67-. |
[10] |
黄杰. 基于民俗仪式与符号阐释的《大傩图》补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36-. |
[11] |
程乐 裴佳敏. 网络安全法律的符号学阐释[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125-. |
[12] |
黄擎 杨艳. 《传奇》的回旋叙事与张爱玲的反线性发展观[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182-. |
[13] |
郑振伟. 20世纪40年代澳门国语运动述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1): 70-. |
[14] |
邹晓东 王凯.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的产学知识协同创新:现实问题、理论背景与研究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6): 4-. |
[15] |
王小潞 郭晓群.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神经心理系统[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6): 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