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鲁迅去世前,在遗嘱的初稿中表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当文学家和美术家的意愿,这是鲁迅品尝了以文化改造社会不能成功的苦酒后所产生的绝望心理和虚无情绪的反映;但鲁迅在承认自己有虚无情绪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绝望反抗”.因而,鲁迅晚年文艺思想的这一重要层面具有深刻的内涵,对此不必回避,也不容忽视.
|
|
关键词 :
鲁迅,
文艺思想,
虚无主义
|
|
[1] |
宋浩成.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鲁迅与夏目漱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4): 155-162. |
[2] |
高力克. 从尼采到马克思: 鲁迅的思想转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50-. |
[3] |
胡梅仙. ''特殊智识阶级''与''真的知识阶级''----鲁迅关于知识阶级的思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2): 1-13. |
[4] |
胡梅仙. ''特殊智识阶级''与''真的知识阶级''----鲁迅关于知识阶级的思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2): 169-181. |
[5] |
崔永禄. 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6): 143-. |
[6] |
黄志根 项品辉. 论鲁迅等"喝茶"思想及其茶文化意蕴[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6): 109-. |
[7] |
孙秀华. 子君与陶岚的性格及其命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30(2): 149-. |
[8] |
张德明. 鲁迅小说的社会杂语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30(1): 8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