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意象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其传统模式是"人物品题"式的,针对的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诗人或作家.《二十四诗品》的出现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它以四言诗的形式,并大多以境界显现辅之以抽象议论的方法展示诗歌的风格类型,揭示其构思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就文学批评文本而论,《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之丰富多彩是空前的,其中融合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及现实感受,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抒情意味十分浓郁;而其各品是依照道的运行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的,颇含道家哲理,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归入哲理诗的范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
关键词 :
二十四诗品,
意象,
老庄哲学,
哲理诗
|
|
[1] |
胡俊. 论蔡仪的“典型意象说”及相关神经美学思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6): 46-57. |
[2] |
肖瑞峰. 宋韵文化视域中的陆游[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4): 28-37. |
[3] |
孟凡君. 认知神经美学对“意象”“幻象”研究的启示——泽基神经美学研究再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80-. |
[4] |
金健人. 论汉语语形的美学功能[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40-. |
[5] |
黄擎 杨艳. 《传奇》的回旋叙事与张爱玲的反线性发展观[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182-. |
[6] |
樊艳梅. 真实与想象之间——论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梦与梦思[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5): 28-. |
[7] |
胡可先 武晓红. 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1): 42-63. |
[8] |
[马来西亚]罗国安 [马来西亚]沈紫娟. 马来班顿体和土生华人班顿体比兴中的自然物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1): 100-127. |
[9] |
杨雨蕾. 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6): 110-. |
[10] |
陈刚 黎根红. 格式塔意象重构:话剧翻译美学之维[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1): 183-. |
[11] |
吴晓 曹苇舫. 论作为意象符号系统的诗歌存在形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2): 88-. |
[12] |
吴晓 . 诗歌意象的符号质、系统质、功能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2): 11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