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意识形态性能否相融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方法论问题.基于自身的特点,社会科学不可能成为与意识形态毫无关联的科学;意识形态也非纯粹主观性的,进步的意识形态有其客观性的特质.据此,属于认识的客观性层面的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可以与意识形态性相融合的,其客观性不必也不能通过拒斥意识形态来实现.
|
|
关键词 :
社会科学,
意识形态,
客观性,
方法论
|
|
[1] |
杨晓彤, 包大为. 识别革命主体: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内在旨趣及其当代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8): 18-29. |
[2] |
陈麟. 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建构(1921—1957)[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3): 98-110. |
[3] |
刘召峰. 商品世界的物化现实、社会认知与行为逻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0): 5-14. |
[4] |
严松. 数字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流失风险及其应对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0): 15-27. |
[5] |
包大为. 消费的对象性结构与意识形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4): 5-16. |
[6] |
王历荣, 陈湘舸. 百年创新,百年奋进——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2): 14-27. |
[7] |
丁中正, 刘同舫.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完整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139-148. |
[8] |
罗卫东 程晨. 马歇尔论“正常”状态: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一个新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60-. |
[9] |
夏向阳 肖文. 社会科学领域国际专利信息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6): 64-. |
[10] |
段治文 苏悦. 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4): 5-. |
[11] |
张惠芳. “是不是”问句的日译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83-. |
[12] |
孙 杰 孙竞昊. 作为方法论的区域史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6): 35-. |
[13] |
陈露茜. 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校选择运动”中的意识形态冲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3): 166-176. |
[14] |
顾明栋. 后殖民理论的缺憾与汉学主义的替代理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1): 179-188. |
[15] |
范丁梁 吕一民. 历史社会科学: 联邦德国史学领军流派崛起之路[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5): 69-7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