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诗的存在形态看,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具有符号与系统的基本特性."语言艺术说"与"意象符号说",不仅是对诗的切入角度的不同,而且是理论思维方法的不同,由此带来对诗本体认识的差异.意象的运动自表象始,其最终目标不是通常所说的指向意境,而是指向情境,情境才是诗的整体审美效应的表现形态.
|
|
关键词 :
意象,
语言,
运动,
情境
|
|
|
[1] |
张慧玉, 安雨晨. 语言价值、权力结构与国际组织的语言选择[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4): 228-240. |
[2] |
刘彬, 肖文. 中国的市值账面比效应为什么不显著?[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3): 117-131. |
[3] |
瓦列里·秋帕. “共识性对话”——略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之元语言特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10-. |
[4] |
孟凡君. 认知神经美学对“意象”“幻象”研究的启示——泽基神经美学研究再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80-. |
[5] |
王小潞 王艺臻.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4): 120-. |
[6] |
于东兴. 中国语言政策规划: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思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22-. |
[7] |
金健人. 论汉语语形的美学功能[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40-. |
[8] |
何莲珍 张娟. 中国语言测试之源与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6): 29-. |
[9] |
胡开宝 杨枫.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内涵与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5): 143-. |
[10] |
刘建鹏 洪明. 基于语言网络的语义韵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69-. |
[11] |
陈珺 庞继贤. 国际期刊论文题目的专业度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112-. |
[12] |
王刚 宋锴业. 多因型抗争: 对邻避运动肇因的多维审视——以R市反核电站建设运动为例(1983—2015年)[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4): 111-126. |
[13] |
陆俭明. 关涉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实施中语言文字基础性建设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57-. |
[14] |
韩晗. 论“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文化创新与国家语言安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65-. |
[15] |
黄擎 杨艳. 《传奇》的回旋叙事与张爱玲的反线性发展观[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18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