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分别功德论》是一部失译经,旧附"后汉录".但以下语言现象表明这部经不像是东汉译经:(1)在语法方面,被动句中,"被"字式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达到22.2%,而东汉佛经没有"被"字式被动句.疑问句中,语气助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东汉佛经;语气助词的种类与东汉佛经不同;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气助词是"耶",而东汉佛经是"乎";出现新兴语气助词"那"的可靠用例;反复问句"颇……不"的使用频率比东汉佛经高;特指问句疑问词语"何者"、"何等人"东汉佛经未见.(2)在词汇方面,佛经译名"阿那律"、"阿练若"、"耆婆"、"耆域"、"南无"、"岚"以及普通语词"双生儿"、"骆驼"、"算术"、"秃头"、"殊途同归"等,在东汉佛经中均未使用.据此综合考察,这部经的风格和魏晋时期的译经相近,最早也只能是三国时期的译经.
|
|
关键词 :
佛经,
语法,
词汇,
东汉
|
|
|
[1] |
史文磊. “从综合到分析”相关概念辨正[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2): 185-204. |
[2] |
边田钢. 试论古文字资料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3): 175-. |
[3] |
史文磊 谷雨. 说汉语介词的一种从句现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42-. |
[4] |
黄华新 洪峥怡. 从句法到语用:隐喻的真值条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3): 120-. |
[5] |
陈伟英 谢莉. 指称语使用中自指偏误的成因探究——以英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129-. |
[6] |
汪维辉. 宁波话“昨天、今天、明天”系列词探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5): 45-52. |
[7] |
真大成. 论汉文佛经通假字对佛经词语研究的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147-. |
[8] |
蔡基刚 张弘坤.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视野下的汉语学术期刊走出去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5): 42-50. |
[9] |
张涌泉 罗慕君. 敦煌佛经残卷缀合释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3): 5-. |
[10] |
张俊阁. 汉语否定处置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5): 182-190. |
[11] |
李无未. 《汉文典》:清末中日文言语法谱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6): 124-140. |
[12] |
张建理 房战峰. 论汉语非施事主语单宾语构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6): 121-131. |
[13] |
李可胜 邹崇理. 基于句法和语义对应的汉语CCG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6): 132-140. |
[14] |
柳明明. 以概念为核心、以意义为基础的语法分析----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第五章解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2): 1-8. |
[15] |
柳明明. 以概念为核心、以意义为基础的语法分析----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第五章解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2): 182-18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