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在中国命运多舛的20世纪30年代,经历过五四时期的文人思想和文风出现了差异.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文风格调受不求进取、自我陶醉的人生观影响,一如他们的喝茶观及有关"喝茶"的散文小品.鲁迅则不然,他洞悉传统文化弊端,并以改良人生的文学和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对林语堂等人"秋思"般的"清福"和"苦茶"等不以为然.鲁迅的《喝茶》发轫于生活与时事,但论述时则突见机锋,对不合时宜的"清福"和"寄沉痛于幽闲"等进行了针砭时弊的评说.这三位文人所论"喝茶"的不同,反映了茶文化的广泛包容性,体现了三位文人在茶文化的民族性和思想性追求上的差异;以喝茶为题,还体现了鲁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文学批评手法. 
																										     | 
													    
													    	
															 | 
														 
												  		
												        
												        														
															| 关键词 :
																																																																鲁迅, 
																																																																	喝茶, 
																																																																	思想, 
																																																																	茶文化, 
																																																																	寓意 
																																  
															 | 
														 
																																																								
														
															| 
															    															        
															    															    															 | 
														 
														 																											    														
													 												
													
													
													
												 
												
												
												
												
													
														
															
																
																																																																																																										
																					| [1] | 
																					王卉, 杨金才. 《乌有乡消息》中双重英国性的探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9): 136-149. | 
																				 
																																																																																																																																																
																					| [2] | 
																					赵东. 马恩经典文本中的刑法思想阐释及其当代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5): 107-123. | 
																				 
																																																																																																																																																
																					| [3] | 
																					连凡.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史定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2): 67-84. | 
																				 
																																																																																																																																																
																					| [4] | 
																					段凡.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8): 5-18. | 
																				 
																																																																																																																																																
																					| [5] | 
																					郭靖祎, 蒋奋.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有关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8): 19-27. | 
																				 
																																																																																																																																																
																					| [6] | 
																					樊宁. 清儒惠栋汉学思想的演进理路[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5): 56-71. | 
																				 
																																																																																																																																																
																					| [7] | 
																					宋浩成.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鲁迅与夏目漱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4): 155-162. | 
																				 
																																																																																																																																																
																					| [8] | 
																					任裕海. 多维视域中的美利坚启蒙运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0): 120-135. | 
																				 
																																																																																																																																																
																					| [9] | 
																					胡可先 林洁. 论唐代真子飞霜镜与唐诗的长生寓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6): 60-. | 
																				 
																																																																																																																																																
																					| [10] | 
																					肖朗. 启蒙时代的康德教育学讲座及其教育思想:基于近代德国大学教育学讲座改制的考察[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0-. | 
																				 
																																																																																																																																																
																					| [11] | 
																					加林·吉汉诺夫.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00-. | 
																				 
																																																																																																																																																
																					| [12] | 
																					董雪兵  李霁霞  池若楠.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6): 16-. | 
																				 
																																																																																																																																																
																					| [13] | 
																					肖朗 李宇亮. “将青年导向德性”:培根青年教育思想新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18-. | 
																				 
																																																																																																																																																
																					| [14] | 
																					高力克. 从尼采到马克思: 鲁迅的思想转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50-. | 
																				 
																																																																																																																																																
																					| [15] | 
																					肖朗. 东西文化观与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以日本“另类”启蒙思想家中村敬宇为考察中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1): 1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