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起源性的缺乏--论德里达的"补充"与海德格尔的"在场" |
|
|
摘要 尼采、海德格尔和德里达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后现代思想的前提,建构富有活力的后现代话语依然有必要回到解构主义,因而需要梳理他们在一些共同论题上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关系,这是深入把握解构主义必须进入的领域.把德里达的"起源缺乏"与海德格尔对在场的论说相联系,可以看出德里达的这一思想是在与海德格尔持续展开批判性对话中来阐发的.海德格尔一方面解构了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在场"谬误,另一方面他要寻求早期希腊思想中的"在场"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在德里达看来,一切起源都是不可靠的,都是补充和替换的结果.西方形而上学的理性历史,就是通过对起源之空缺的填补,而后展开其历史性.德里达将这样的起源与历史性放置到补充与延异构成的场域中,对于他来说,起源与历史性只能在"延异"中加以阐释.
|
|
关键词 :
起源,
补充,
在场,
延异
|
|
[1] |
孟国栋. 墓志的起源与墓志文体的成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5): 138-149. |
[2] |
杜艳华. 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现代化起源的科学论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2): 20-. |
[3] |
吴金群 耿依娜. 政府的性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2): 57-. |
[4] |
梁慧 杨丽秋 黄天海.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与传道者的"语言辩证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6): 145-. |
[5] |
徐亮. 德里达解构思想对文学理论的不洽适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5): 66-. |
[6] |
梁慧 黄天海. 施特劳斯和"两城之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4): 138-. |
[7] |
顾国达 徐俊良. 论我国蚕丝业的多中心起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3): 4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