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地区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又如何?这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罗杰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然而,研究表明,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语言历史事实.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可以证明,"江"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至于其他语言中的相似形式,则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区别外来借词和固有基本词有一个原则:若某词的得名过程与某语言中的固有基本词的得名过程类似,同时,它在这个语言中还具有一个完整的同源词系统,那么,它就应是该语言的固有基本词.至于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考察汉语"江"的得名过程,其结果正和这一标准相合.
|
|
关键词 :
汉语,
江,
词源
|
|
[1] |
王月婷. 从形式标记看上古汉语对象论元与受事论元的区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2): 131-141. |
[2] |
李无未, 李逊. 东亚之眼:汉语音韵学史几种审视方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8): 124-138. |
[3] |
刘慧梅, 周雨. 从休闲到休闲哲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5): 94-106. |
[4] |
林钢健, 张蔚文, 宋阳. 城市公平视角下的社区更新有效性及其实现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2): 85-100. |
[5] |
李哲罕. 从拉丁语两次兴衰看语言文字由“厚”到“薄”的发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 160-168. |
[6] |
王志凯, 何冲, 王雪帆. 新时代浙江民营经济的创新路径与高质量发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8): 58-69. |
[7] |
谢俊涛. 汉语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专用字的形音厘定及其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6): 112-119. |
[8] |
王艺臻, 王小潞. 汉语字谜神经加工过程与建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2): 100-109. |
[9] |
潘夏星, 刘海涛. 汉语诗歌写作的演化轨迹:系统、词类与信息[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 104-115. |
[10] |
李东晓. 传续百年:浙江“唱新闻”曲艺变迁的传播社会史考察[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4): 163-174. |
[11] |
边田钢. 汉语史视角下的《淮南子》校释新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3): 153-165. |
[12] |
沈奇泰松, 蔡宁. 地方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发生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3): 208-223. |
[13] |
陶锋 唐洁 包伊玲. 传统人居智慧与场所精神重塑:浙江古村落记忆在城市住区可持续景观设计中的延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40-. |
[14] |
王建英 陈志钢 毕洁颖. 扶贫与发展的有效结合——浙江省扶贫实践探索及其对2020年后中国扶贫战略的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4): 40-. |
[15] |
王小潞 王艺臻.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4): 1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