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中德刑法在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分类及类罪名上有差异.在具体罪名的设置上,德国刑法要比中国刑法细致得多,特别是确立了"危害和平罪"与"危害民主法治国家罪"两个罪名,值得中国刑法借鉴;而中国刑法中确立的"分裂国家罪"与"颠覆国家政权罪"在是否能够由非暴力方式构成上与德国刑法的规定有着差异.当中国刑法将侮辱、诽谤国家领导人及国旗、国徽的行为予以普通刑事化评价时,在德国刑法中却将此类行为视为危害国家利益的犯罪,在法律评价上显得更为合适.两国刑法均将言论与文字的形式作为犯罪行为的表现之一,表明对言论治罪并非社会主义国家刑法所独有.在"叛乱罪"与"叛国罪"的构成设计上,两国刑法规定也是各有所长. 
																										     | 
													    
													    	
															 | 
														 
												  		
												        
												        														
															| 关键词 :
																																																																危害国家安全罪, 
																																																																	犯罪, 
																																																																	比较研究 
																																  
															 | 
														 
																																																								
														
															| 
															    															        
															    															    															 | 
														 
														 																											    														
													 												
													
													
													
												 
												
												
												
												
													
														
															
																
																																																																																																										
																					| [1] | 
																					赵东. 马恩经典文本中的刑法思想阐释及其当代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5): 107-123. | 
																				 
																																																																																																																																																
																					| [2] | 
																					胡铭  钱文杰. 侦查与调查: 职务犯罪追诉的模式演进及制度完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5): 97-. | 
																				 
																																																																																																																																																
																					| [3] | 
																					宋丹贵 李德高. 汉语双字词常模特征跨词性对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120-. | 
																				 
																																																																																																																																																
																					| [4] | 
																					高艳东 张琼珲. 论共享使用权的保护必要性及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227-. | 
																				 
																																																																																																																																																
																					| [5] | 
																					卢建平 王晓雪. 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检察权的定位与运行[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3): 156-. | 
																				 
																																																																																																																																																
																					| [6] | 
																					杜 宇. 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犯罪理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2): 187-200. | 
																				 
																																																																																																																																																
																					| [7] | 
																					史晋川;吴兴杰.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流动人口与 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1): 73-. | 
																				 
																																																																																																																																																
																					| [8] | 
																					张燕婴. 陆心源《仪顾堂集》的版本[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1): 148-. | 
																				 
																																																																																																																																																
																					| [9] | 
																					邱戈. 比较语境中的媒介身份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5): 119-. | 
																				 
																																																																																																																																																
																					| [10] | 
																					叶良芳. 罪数论的体系性反思与建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4): 69-. | 
																				 
																																																																																																																																																
																					| [11] | 
																					于语和 刘志松.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及其重构——兼论民间调解对犯罪的预防[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2): 35-. | 
																				 
																																																																																																																																																
																					| [12] | 
																					褚良才. 中外古代军语的比较研究——兼论对"汉字文化圈"的新认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2(3): 70-. | 
																				 
																																																																																																																																																
																					| [13] | 
																					童兆洪  章恒筑. 判决理由改革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2(2): 25-. | 
																				 
																																																																																																																																																
																					| [14] | 
																					陆坚. 日本俳句里的中国词曲印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5): 30-. | 
																				 
																																																																																																																																																
																					| [15] | 
																					周振晓. 犯罪定义新表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2): 7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