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以浪漫主义美丽意境闻名于世.具体而微的形象构思是构造这种美丽意境的内涵,"真与美的统一"原则是这种美丽意境的指导思想.而且,济慈具有独具一格的美学想像与思维,毋庸置疑,"感应"与"反面感受力"是其美学想像与思维的具体体现.济慈诗歌包括两个主流领域,即大自然与爱情,而大自然与爱情又往往相互交织,融合无间,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美丽意境在济慈的诗篇中俯拾皆是,因而不免引起偏颇之见,以为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诗人.其实,他的诗歌不仅字句、景物、描写美,而且具有更深层的精神之美,他始终不忘以美的诗篇为人类谋求美好人生的崇高理想. 
																										     | 
													    
													    	
															 | 
														 
												  		
												        
												        														
															| 关键词 :
																																																																济慈, 
																																																																	浪漫主义美丽意境, 
																																																																	美学想像与思维, 
																																																																	", 
																																																																	真与美的统一", 
																																																																	", 
																																																																	感应", 
																																																																	与", 
																																																																	反面感受力", 
																																																																	诗与生活 
																																  
															 | 
														 
																																																								
														
															| 
															    															        
															    															    															 | 
														 
														 																											    														
													 												
													
													
													
												 
												
												
												
												
													
														
															
																
																																																																																																										
																					| [1] | 
																					原华荣.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3): 14-. | 
																				 
																																																																																																																																																
																					| [2] | 
																					范龙.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对媒介本质的现象学直观[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2): 189-. | 
																				 
																																																																																																																																																
																					| [3] | 
																					王勇  孙文. 《华夷变态》与清代史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1): 141-. | 
																				 
																																																																																																																																																
																					| [4] | 
																					金普森 许法根.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之内外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5): 94-. | 
																				 
																																																																																																																																																
																					| [5] | 
																					原华荣 周仲高 黄洪琳. 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5): 114-. | 
																				 
																																																																																																																																																
																					| [6] | 
																					李岩. 消费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与中国"女人味"神话[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3): 183-. | 
																				 
																																																																																																																																																
																					| [7] | 
																					徐为民. 从形容词性语言到名词性语言[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2): 192-. | 
																				 
																																																																																																																																																
																					| [8] | 
																					何嗣江. 订单农业发展中金融创新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6): 120-. | 
																				 
																																																																																																																																																
																					| [9] | 
																					王晓军. 孙中山"三种人划分"思想辨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5): 146-. | 
																				 
																																																																																																																																																
																					| [10] | 
																					蔡罕. 北宋翰林图画院若干问题考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5): 16-. | 
																				 
																																																																																																																																																
																					| [11] | 
																					张弘. 论吴宓思想的体系性及其"一多"观念[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3): 100-. | 
																				 
																																																																																																																																																
																					| [12] | 
																					陈伯海. 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21世纪古文论研究的断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5-. | 
																				 
																																																																																																																																																
																					| [13] | 
																					蒋述卓. 多维视野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8-. | 
																				 
																																																																																																																																																
																					| [14] | 
																					曹顺庆. 再说"失语症"[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11-. | 
																				 
																																																																																																																																																
																					| [15] | 
																					张节末. 在比较语境中发现"中国问题"--以王维诗中的鸟、山、花为个案[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1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