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一流大学都具有令人尊重的精神气质,独特的大学精神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较多地关注了各种硬指标的建设,忽视了对大学精神的培育,出现了一些误区.历史表明,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追求与群体意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缺乏大学精神的大学,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
|
关键词 :
一流大学,
大学精神,
意义
|
|
[1] |
张柏榕. “一带一路”的文明叙事与世界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1): 32-41. |
[2] |
陈野. 艺术图像意义的创生、叠加与汇聚[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0): 104-117. |
[3] |
付昌玲. 文本阐释模式与意义生成的知识论考察[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4): 144-154. |
[4] |
屠友祥, 侯明珠. 分离与接合:激情话语在叙事话语中的展开机制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2): 126-140. |
[5] |
许和亚. 南宋浙东文派的崛起及其文学史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1): 147-160. |
[6] |
吴明证, 陈一冉, 严梦瑶, 林铭, 孙晓玲. 家庭仪式与青少年的自尊:亲子依恋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0): 69-83. |
[7] |
付昌玲. 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知识形态的逻辑变迁:古典型、现代型和后现代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119-129. |
[8] |
傅夏仙, 黄祖辉. 中国脱贫彰显的制度优势及世界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2): 5-14. |
[9] |
张力锋. 严格性反观之下的意义理论新路径——模态论证的一个描述论逻辑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24-. |
[10] |
董雪兵 潘登 周谷平.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发展与共享[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1): 5-. |
[11] |
姚志伟. 平台之治: 论网络时代的广告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6): 121-. |
[12] |
蔡祥元. 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海德格尔意义观——兼论现象学与自然主义的视域差异[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6): 216-. |
[13] |
刘朝晖. 村落保护的空间规划与文化价值重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5): 118-128. |
[14] |
蔡基刚. 国际科学英语和中国科技英语学科地位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3): 68-. |
[15] |
徐岱 王若存. 伦理经验与诗性意义——杜威美学及其价值的再审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2): 8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