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国际语音学会制订的国际音标有过许多版本,最新的是1993年版(1996年改版),而国内使用的国际音标多是1979年版的.国际音标表的翻译反映了对国际音标表中音标和术语的理解,以前有的翻译是对音标的性质采用意译为主的做法,有的则根据英文原文直译其中术语.两种翻译可能不涉及对和错的问题,但根据术语一致性、专门性的特点,也许应该采取跟国际音标命名原则一致的译名.
|
|
关键词 :
国际音标,
语音,
术语,
音韵学
|
|
[1] |
边田钢, 卢鹭. 论东汉发生了拉链式“元音大转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6): 120-136. |
[2] |
李无未, 李逊. 东亚之眼:汉语音韵学史几种审视方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8): 124-138. |
[3] |
叶玉英. 从出土文献看《说文》“读若”的历史语音层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2): 29-39. |
[4] |
程乐 裴佳敏. 网络安全法律的符号学阐释[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125-. |
[5] |
陈辉. 无相文雄汉语音韵学著述所见明清官话[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6): 112-123. |
[6] |
[日]沈国威. 西方新概念的容受与造新字为译词———以日本兰学家与来华传教士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1): 121-. |
[7] |
刘晓南. 论朱熹《诗集传》叶音对吴棫《毛诗补音》的改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3): 57-. |
[8] |
许高渝 王之光. 论二十世纪我国的汉英语音对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22(5): 50-. |
[9] |
许高渝 王之光. 论二十世纪我国的汉英语音对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2(5): 50-. |
[10] |
胡晓慧. “是”字句的节律特征和语音停延规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2(4): 86-. |
[11] |
黄笑山. 中古二等韵介音和《切韵》元音数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2(1): 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