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元代文坛,学者与文人相兼、理学与文学交融是当时学术的主要特点.在众多学者型文人中,吴师道是前人关注较少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个,他的《吴礼部诗话》很能体现元人诗论理学与文学相互浸润的特点.像吴师道这样主张理学与文学并重的文人在当时有许多,他的做法是整个时代的趋势,是带有学术共性的问题,绝非一家一派的取向.而造成这种共同取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同时文人们也开始反思宋儒鄙薄文艺的祸害.其二,元代理学大多传承朱熹一脉,而朱熹恰恰是宋代理学家中"学髓"与"文澜"集于一身,并能稍稍容忍文学性的一位.其三,元代疆域统一后,学术交流方便,门户壁垒被逐渐冲破,学源关系交叉多样,学人们转益多师,融会贯通,导致了学术风气的变革.
|
|
关键词 :
文学,
理学,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交融
|
|
[1] |
杨琼. 新见卢纶夫妇墓志与卢纶生平创作发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8): 85-99. |
[2] |
徐焕. 初唐文士与文学仕进的演进[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5): 147-160. |
[3] |
宋子乔. 愧作绮语:论明代文人的自悔心态与文学活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4): 132-144. |
[4] |
冯全功. 从谢赫的绘画“六法”到文学翻译“六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10): 127-136. |
[5] |
翁冰莹. 试论20世纪以降法国文学中的记忆诗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8): 139-154. |
[6] |
连凡.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史定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2): 67-84. |
[7] |
吴庆军. 京味文学英译的京味再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1): 118-131. |
[8] |
王玉莹, 郝田虎. 弥尔顿的《失乐园》中的科幻冲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0): 145-160. |
[9] |
罗长青. 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学认知、接受与生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9): 133-143. |
[10] |
宋浩成.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鲁迅与夏目漱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4): 155-162. |
[11] |
肖朗.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史上的《穷理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2): 110-127. |
[12] |
吴秀明, 陈璧君. 当代文学经典应该如何重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2): 146-156. |
[13] |
段国重, 顾明栋. 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与儒家角色伦理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2): 157-166. |
[14] |
朱钰婷.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题材的中国科幻小说创作[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2): 141-151. |
[15] |
许和亚. 南宋浙东文派的崛起及其文学史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1): 147-16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