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意音文字之上,他们以反切法、假名等梵语与汉字汉文相接触的产物为基础,逐步建构了一套音素文字视角下的对汉字的解析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与现代认知语言学家总结出来的人类对言语理解的体系性模型,也即从语音知觉,到字词识别,到句法,再到语义的信息递进式加工次序惊人一致.传教士们这种对东亚语言的科学认知模式,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对东亚的语言尤其是汉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
|
关键词 :
耶稣会士,
语言接触,
音素文字,
意音文字,
认知
|
|
[1] |
王求真, 马达, 杨梦茹, 彭希羡, 朱庆华. 神经隐私:用户信息隐私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9): 114-132. |
[2] |
罗长青. 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学认知、接受与生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9): 133-143. |
[3] |
程工, 刘家琪. 论语言学在亚洲文明研究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2): 87-99. |
[4] |
张舜禹, 郁建兴, 朱心怡.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形成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 67-81. |
[5] |
史金易, 王志凯. 加强数字经济认知,推动经济社会迭代创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149-156. |
[6] |
李正卫, 戴丽华, 王飞绒, 郭东杰. 领导积极幽默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来自浙江IT企业的实证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183-196. |
[7] |
孟凡君. 认知神经美学对“意象”“幻象”研究的启示——泽基神经美学研究再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80-. |
[8] |
王小潞 王艺臻.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4): 120-. |
[9] |
陈伟英 谢莉. 指称语使用中自指偏误的成因探究——以英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129-. |
[10] |
胡星铭. 怀疑主义与认知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173-. |
[11] |
黄华新 叶颖秀. 亲子互动中的语用论辩[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5): 129-139. |
[12] |
李雪艳 王慧莉 丛丰裕 [德]克劳斯·马斯亚克 王小潞.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幽默理解与加工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4): 65-. |
[13] |
李莹 莫雷 史大鹏 张学新. 不同性质汉语隐喻句认知加工的fMRI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6): 8-. |
[14] |
陆前 刘海涛. 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4): 49-59. |
[15] |
梁君英 刘海涛. 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普遍性、人类认知、大数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1): 1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