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酵母》表面"破碎"的形式是出于艺术上的考虑,而不是由于艺术上的无能.金斯利的技巧就是用貌似不连贯的叙述来表现他对支离破碎的维多利亚社会的体验.他那"破碎"的行文风格是小说的主题--在破碎的世界里寻找精神归宿——的完美体现,它使主题的效果和意义得到了扩展.小说中高度组织起来的凌乱体现了一种艺术风格,它旨在取得某种陌生化的效果,从而向常人自以为是的信念和假设挑战.
|
|
关键词 :
金斯利,
艺术,
破碎,
形式,
主题
|
|
|
[1] |
郭勇健. 关系主义的艺术作品本体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6): 105-118. |
[2] |
董惠敏 [卢森堡]雷卡·马尔科维奇 [卢森堡]里昂·范德拓. 面向社会推理的人工智能逻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20-. |
[3] |
陶锋 唐洁 包伊玲. 传统人居智慧与场所精神重塑:浙江古村落记忆在城市住区可持续景观设计中的延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40-. |
[4] |
刘召峰. 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式——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概念考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4): 5-. |
[5] |
曹丹红. 俄国形式主义在法国的早期接受及其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1): 125-. |
[6] |
李飞跃. 重审唐宋词体研究的现代音乐学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5): 180-. |
[7] |
张惠芳. “是不是”问句的日译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83-. |
[8] |
唐 乐 顾明栋.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与欧洲左翼文化思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5): 97-104. |
[9] |
王俊. 从现象学到生活艺术哲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1): 222-. |
[10] |
蔡基刚 张弘坤.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视野下的汉语学术期刊走出去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5): 42-50. |
[11] |
张节末.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1): 195-. |
[12] |
徐岱 王若存. 伦理经验与诗性意义——杜威美学及其价值的再审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2): 87-. |
[13] |
刘毅青. 解释学视野下的《兰亭序》真伪之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5): 181-190. |
[14] |
陈伟英 [荷兰]皮姆.马克 [荷兰]泰德.桑德斯. 句法角色与话题性对实体突显性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1): 122-134. |
[15] |
夏立安 钱炜江. 论法律中的形式与实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5): 9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