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汉语高频词"也"所指代的概念为"大同小异",在不同的句式中此概念的语义分别为"异畴类同"及"同畴个异".这一"类同"的定位及程度由讲者自己判定.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含"也"的自然语料进行分析,可以细致地拟构听者的动态认知过程."也"字既携带程序信息,也携带概念信息,听者通过前者的指引可以找到相关的后者. 
																										     | 
													    
													    	
															 | 
														 
												  		
												        
												        														
															| 关键词 :
																																																																认知语言学, 
																																																																	概念整合理论, 
																																																																	多义性, 
																																																																	汉语关联副词, 
																																																																	也 
																																  
															 | 
														 
																																																								
														
															| 
															    															        
															    															    															 | 
														 
														 																											    														
													 												
													
													
													
												 
												
												
												
												
													
														
															
																
																																																																																																										
																					| [1] | 
																					张建理  房战峰. 题元变异与构式再创: 以“考”句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5): 169-181. | 
																				 
																																																																																																																																																
																					| [2] | 
																					王天翼王寅. 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4): 52-62. | 
																				 
																																																																																																																																																
																					| [3] | 
																					张建理. 论动词本原构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6): 174-185. | 
																				 
																																																																																																																																																
																					| [4] | 
																					 张建理. OVER的双层多义网络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4): 178-188. | 
																				 
																																																																																																																																																
																					| [5] | 
																					张建理. 英语视觉动词:概念的转换和彰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6): 161-. | 
																				 
																																																																																																																																																
																					| [6] | 
																					丁建民. 探究人类认知活动的新视角 ——《隐喻》评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2): 1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