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按土地承载力的定义,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土地承载力的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平衡是持续的;而土地承载力的阈值性和与之反向关联的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下降,则不可避免地将持续性变为间断性.生态/环境稳定性与土地承载力的反向关联既是土地承载力关于稳定性规定--不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负面影响的内在逻辑推论,又是生态系统发育的理论必然、低稳定性人类系统扩大的历史必然和支持因子彼长此消的物质性必然,且为以土地休养生息为条件的农业文明的兴衰更替史所佐证.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地质矿藏的大规模利用在荫蔽和克服间断性的同时,也把人类带到生态/环境超临界态的极度不稳定域.节制欲望、减少人口是保证生态/环境稳定性,也即将土地承载力控制在对临界态的不超越以避免人口与环境平衡再度间断的根本途径.
|
|
关键词 :
土地承载力,
生态/环境稳定性,
人口与环境,
间断平衡,
",
小人口"
|
|
[1] |
窦军生 张钢. 组织二元性: 离新的组织研究范式还有多远?[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155-. |
[2] |
原华荣 朱中仕. 缩减人口还是稳定人口?----中国向何处去的命运之择[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5): 188-. |
[3] |
原华荣.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3): 14-. |
[4] |
范龙.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对媒介本质的现象学直观[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2): 189-. |
[5] |
王勇 孙文. 《华夷变态》与清代史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1): 141-. |
[6] |
金普森 许法根.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之内外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5): 94-. |
[7] |
李岩. 消费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与中国"女人味"神话[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3): 183-. |
[8] |
徐为民. 从形容词性语言到名词性语言[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2): 192-. |
[9] |
何嗣江. 订单农业发展中金融创新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6): 120-. |
[10] |
王晓军. 孙中山"三种人划分"思想辨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5): 146-. |
[11] |
蔡罕. 北宋翰林图画院若干问题考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5): 16-. |
[12] |
张弘. 论吴宓思想的体系性及其"一多"观念[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3): 100-. |
[13] |
陈伯海. 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21世纪古文论研究的断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5-. |
[14] |
蒋述卓. 多维视野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8-. |
[15] |
曹顺庆. 再说"失语症"[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