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话语分析的文化转向:试论建立当代中国话语研究范式的动因、目标和策略 |
|
|
摘要 西方的话语分析被引入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陆续有学者提出了学科中存在着照搬西方和文化失语问题.话语分析工作者和教师也应该开始考虑本学科的本土化以及学术的文化多元化问题.从东方文化的角度去揭示话语分析中西方中心论的倾向及其学术和文化后果,分析建立当代中华文化话语研究新范式的内在原因和动机,并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行动策略.我们有确切的外部原因、真实的内部必要和条件去构建适用于当代中华文化话语的研究框架.
|
|
关键词 :
西方中心论,
本土化,
中华语境,
多元文化,
对话
|
|
[1] |
于东兴, 张日培. 全球传播格局重塑中的中文国际传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0): 20-30. |
[2] |
吴涵昱. 合理期待原则的二维功能及本土化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6): 215-233. |
[3] |
加林·吉汉诺夫.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00-. |
[4] |
瓦列里·秋帕. “共识性对话”——略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之元语言特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10-. |
[5] |
韩洪云 李寒凝. 契约经济学: 起源、演进及其本土化发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2): 55-71. |
[6] |
周谷平 张强. 本土化与均衡化: 以西北联合大学建立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6): 5-15. |
[7] |
王江丽.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转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4): 77-92. |
[8] |
邱 戈. 从对话伦理想象传播的德性----哈贝马斯、阿佩尔和巴赫金对话思想的比较与思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1): 63-71. |
[9] |
朱水涌 严 昕. 文化转型初期的一种中国想象——论《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精神》、《吾国吾民》的中国形象塑造[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6): 15-. |
[10] |
[德]佩里·施密特-洛伊克尔. 走向创造的佛—耶神学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3): 40-50. |
[11] |
邱 戈. 巴赫金理论的传播思想史意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2): 82-88. |
[12] |
潘天群. 博弈中的行动对话与认知状态变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5): 13-. |
[13] |
曹顺庆. 中国文论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1): 123-. |
[14] |
王志成. 佛教净土、基督教天国与非实在论宗教哲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4): 41-. |
[15] |
毛丹 周展. 恐怖主义: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暴虐主义[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4): 2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