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后现代课程研究在西方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对我国的课程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我国学者所借鉴的后现代课程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限于派纳等1995年提出的"课程理解"阶段之前的成果.实际上,此后在西方学术界,后现代课程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后现代课程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和新主张不胜枚举,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高夫的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主义课程观、雷诺兹的课程航线思想、利文斯通的课程未来学观点、佛耐丁关于科技发展对课程影响的反思、胡文松后结构主义游牧的课程思考方式、弗莉娜的课程动态学思想等.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扩展了课程再概念化的内涵,进一步颠覆了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注重技术理性和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从"课程理解"范式的基础上向"课程反思"和"课程改造"范式发展.
|
|
关键词 :
后现代,
课程研究,
新航线
|
|
[1] |
付昌玲. 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知识形态的逻辑变迁:古典型、现代型和后现代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119-129. |
[2] |
刘萍,杨宏飞. 现代思维、后现代思维对心理咨询的影响及其超越[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5): 180-. |
[3] |
许丽萍. 告别解放与自由的神话——论后现代政治的基本思想与精神[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2): 28-. |
[4] |
邢建昌.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1): 13-. |
[5] |
许力生. 从现代语言学走向后现代语言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5): 160-. |
[6] |
徐亮. 负有现代性使命的后现代性实践--中国后现代性文化实践策略的一个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3): 41-. |
[7] |
沈语冰. 论阿多诺对现代主义的辩护[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1): 133-. |
[8] |
郁建兴 刘大志. 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2): 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