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东汉至南北朝,汉译佛典四言格文体经历了一个逐渐定型的过程,其形成是时代骈体风尚、四言雅正观念、四言语音优势、译经者语言文化素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特殊的文体结构一经形成便无形地制约着译经者的遣词造句,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译经者往往采取增删字数等手段对文句进行调控,译经中不少表达形式的生成与这种调控密切相关.同时,为满足四言"二二"节奏对双音形式的需求,译经者还采取多种方式延长或简缩词语形式,以凑足四言.不可否认,由于译经者的这些努力,语言中形成了大量的双音新词语,客观上对汉语的双音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
关键词 :
佛典,
四言格,
成因,
词汇
|
|
[1] |
刘丹青. 等义词借用的库藏效应:从“提子—葡萄”说起[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6): 102-111. |
[2] |
王忻. 汉日词语型流行语的词汇化、构式化、语法化的演变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0): 148-160. |
[3] |
杨宗红. 以案为证:晚清宣讲小说的文体特征及成因[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6): 93-104. |
[4] |
史文磊. “从综合到分析”相关概念辨正[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2): 185-204. |
[5] |
江凌 谭香苹 陈柳蓉.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与内在机制实证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3): 96-. |
[6] |
边田钢. 试论古文字资料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启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3): 175-. |
[7] |
汪维辉. 宁波话“昨天、今天、明天”系列词探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5): 45-52. |
[8] |
陈小法. 汉语词汇在域外的传承与创新----以中世日僧策彦周良的《初渡集》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6): 18-22. |
[9] |
颜洽茂 熊 娟. 《菩萨本缘经》撰集者和译者之考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5): 55-63. |
[10] |
王春. 词汇研究新方法——比较词汇论研究评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2): 183-. |
[11] |
张建理. 英语视觉动词:概念的转换和彰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6): 161-. |
[12] |
项裕荣. 中国古代小说中"化形为蛇"情节的佛教源流探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5): 128-. |
[13] |
汪维辉. 佛经词语考释四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5): 157-. |
[14] |
吴勇敏 刘仲明. 经济法动态性初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4): 44-. |
[15] |
张建理 姜淑珍. 英语层级性反义词:隐含比较和明示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4): 12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