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世纪中叶,"话语分析"理论起源于美国,70年代末传人我国,迄今已拓展到了话语语言学、文艺学、传播学、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当代话语研究的对象和范嗣不断演化:微观上,逐渐由话语本体向话语生成的心理机制乃至人机对话延伸;宏观上,逐渐由话语本体拓展到了话语主体、话语能力、话语权利、话语文化、话语秩序等宏观的话语社会.今后我国的话语研究将继续呈现多视角、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整合态势,最终将促成综合性交叉学科--话语学的诞生,并可能导引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话语学专业或方向,催生出新的学科建制--话语学系.
|
|
关键词 :
话语,
学科整合,
话语学
|
|
[1] |
李程. 辨味言诗: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醇”[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3): 138-149. |
[2] |
韩书安. “鸢飞鱼跃”:一个理学隐喻的生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2): 152-160. |
[3] |
张柔然, 王家宁. 基于旅游者视角的世界遗产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认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1): 112-128. |
[4] |
施旭. 文化话语视域下的中国外交[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1): 102-117. |
[5] |
严松. 数字化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流失风险及其应对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0): 15-27. |
[6] |
屠友祥, 侯明珠. 分离与接合:激情话语在叙事话语中的展开机制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2): 126-140. |
[7] |
胡开宝, 张晨夏. 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对外传播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99-109. |
[8] |
屈文生, 王孜政.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与世界秩序的形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3): 166-181. |
[9] |
孙超. 重建市民记忆:近代早期伦敦的历史话语与集体认同[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2): 216-228. |
[10] |
李涛 胡开宝. 基于语料库的等级趋弱级差资源口笔译对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6): 75-. |
[11] |
周启超. “外位性”与文学研究的“人文化”[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90-. |
[12] |
赖良涛. 从话语权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建构原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1): 140-. |
[13] |
程乐 陈程. 基于语料库的外宣新闻话语效度研究———以People’s Daily Online体裁分析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5): 81-. |
[14] |
宋庆伟. 基于语料库的莫言小说英译中国话语建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5): 167-. |
[15] |
段治文 苏悦. 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4): 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