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法益理论源于德国的犯罪本质理论.我国刑法学界引入法益理论是为了解决传统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空洞性问题,但法益理论与社会危害性理论都存在内容空泛、逻辑循环等缺陷.注释刑法学局限于对实定刑法进行解释进而试图描述法益,无从揭示社会危害性和法益的内涵,无从对刑事立法提供理论指导.应坚持实质的法益论,并在立法领域内以社会学的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范畴、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和利益分化理论丰富和完善社会危害性理论和法益理论.初级群体的利益是以生命为核心的生存利益,包括由人身生存利益、财产生存利益构成的自然生存利益和安全利益两类.安全是对犯罪所侵害的各种秩序之共同本质的高度概括.社会危害性的内涵是初级群体侵害性,法益的内涵是生存利益.
|
|
关键词 :
法益,
初级群体,
次级群体,
分工,
生存利益
|
|
[1] |
叶良芳.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保护法益:基于生命伦理的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7): 34-48. |
[2] |
高艳东 张琼珲. 论共享使用权的保护必要性及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227-. |
[3] |
陈麟.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效率分析(1953—1956年)——基于浙江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2): 227-239. |
[4] |
原小能唐成伟. 劳动力成本、交易成本与产业结构升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5): 123-133. |
[5] |
苏彩霞 肖晶. 作为义务的实质来源: 规范支配论之确立与展开[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4): 94-108. |
[6] |
金雪军 毛捷 袁佳. 知识服务业产业效能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4): 68-. |
[7] |
许彬 罗卫东. 协调成本、内生劳动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加里·贝克尔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评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2): 137-. |
[8] |
朱海就 张友福. 分工、交易效率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30(6): 1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