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显传》不能作域外称中国人为"秦人"的例证——《辞海》"秦人"条纠错 |
|
|
摘要 有些学者认为,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和邻国称"中国人"为"秦人"的做法一直沿用到晋时.该观点以《辞海》为代表,它的例证是<法显传>.这个问题连研究《法显传》的章巽先生也没有细究.但是,仔细研读《法显传》后发现,法显在称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因为当时的中国存在多个政权)时,概念使用极其严谨: (1) 称北部中国为"秦"(源于十六国的"前秦""后秦",而非"秦国""秦朝");(2) 称南部中国为"晋"(源于"东晋");(3) 泛称全中国则为"汉"(源于该时期以前的统一王朝),在个别情况下为"中国".在第三种情况下并不使用"秦"的概念.由此可见,在汉语典籍中,当时并没有以"秦"来称"中国"的用法.《辞海》等的观点是没有仔细研读原著造成的.
|
|
关键词 :
秦人,
中国,
汉,
晋,
《法显传》
|
|
[1] |
王子今. 蚕桑与汉晋河西社会生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9): 5-15. |
[2] |
罗帅. 汉字传入西域的历史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9): 28-39. |
[3] |
卢圣华, 汪晖.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诉求:基于“地方领导留言板”和大语言模型的实证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9): 84-97. |
[4] |
龙成松. 形式格套与意义边界:汉唐碑刻铭文分章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8): 100-112. |
[5] |
周义凯, 刘海涛.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兼述虚拟言语社区的地位和功能[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8): 124-137. |
[6] |
王一义. “远德”观与武帝前汉廷的边疆政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8): 149-160. |
[7] |
张威, 王海珠.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深度翻译与学术传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7): 85-92. |
[8] |
章宏, 梁凯静, 赵天娜. 文化共享与市场契合:中国原创电视节目模式落地海外的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6): 44-57. |
[9] |
庞虎, 金烑烗.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意蕴[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5): 5-17. |
[10] |
袁靖华, 陈宇辉. 地方共情[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3): 26-45. |
[11] |
吕志峰, 张凯潞. 东汉出土文献用字例释与相关问题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3): 112-126. |
[12] |
周云亨, 吴磊. 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2): 30-40. |
[13] |
窦怀永. 论六朝俗字与唐讳字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2): 119-130. |
[14] |
王月婷. 从形式标记看上古汉语对象论元与受事论元的区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2): 131-141. |
[15] |
冯全功. 从谢赫的绘画“六法”到文学翻译“六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10): 127-1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