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作为批评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话语之一,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在于当时中国文学批评对辜鸿铭的话语资源背景不熟悉,对其话语理论缺乏了解,以及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文章大多用英文写成而且刊发于口岸外文报刊.迟至今日,仍然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必要地"强调"辜鸿铭对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的批评,则显示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不应有的"盲点"或文学-文化视野上的缺陷.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与欧文·白璧德、<学衡>知识分子群体的新人文主义批评在批评的话语资源背景以及实践语境诸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契合.这种思想的关联性的被"发现",不仅将有效地平衡"学衡"派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文化批评的历史叙述,而且还将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反自由主义"思潮上推到19世纪80年代前后的辜鸿铭那里,并使得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学-文化批评已经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特性.
|
|
关键词 :
辜鸿铭,
五四新文学,
世界性,
现代性
|
|
|
[1] |
李静松. 超越生产主义——探析全球农业食物体系转型进程中的锁定效应[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6): 30-. |
[2] |
胡振明. 《蜜蜂的寓言》: 文学公共领域与现代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44-. |
[3] |
高力克. 从尼采到马克思: 鲁迅的思想转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6): 50-. |
[4] |
唐 乐 顾明栋.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与欧洲左翼文化思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5): 97-104. |
[5] |
张国清 傅丽红 伏佳佳. 革命和启蒙再出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1): 28-. |
[6] |
武建敏. 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的纠结与整合 ——兼及法治思维的实践转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4): 30-42. |
[7] |
沈坚 江晟. 迪罗西耶事件与16世纪个人信仰的选择困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2): 79-89. |
[8] |
施晓光 李 俊. "现代性危机"映射下的大学困境----从《闭塞的美国心灵》解读艾伦.布鲁姆的教育哲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5): 157-. |
[9] |
[美]魏爱莲. 缺乏机械化的现代性:鸦片战争前夕小说形态的改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2): 5-15. |
[10] |
张德明. 荒岛叙事 :现代性展开的初始场景[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3): 79-. |
[11] |
江弱水. 在语言的魔障面前:梦窗词之再评价[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5): 67-. |
[12] |
徐亮. 负有现代性使命的后现代性实践--中国后现代性文化实践策略的一个问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3): 41-. |
[13] |
吴秀明 郭剑敏.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及东亚现当代文学的文化选择[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3): 134-. |
[14] |
郁建兴 刘大志. 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2): 5-. |
[15] |
张德明. 近代西方书信体小说与主体性话语的建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2(3): 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