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学的本体论本质上不是一个认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现象学问题,它是首先以美的现象学本体论为基础,将审美现象的社会历史前提和物质条件全部都放进"括号"内存而不论,直接从美感中直观到的现象学本质的理论.美是"对象化了的情感",这是美的本质的现象学定义,它具有"作为自我意识的情感"、"作为情感的美感"和"作为美感的情调"三个层次.艺术则是"情感的对象化",它的最普遍、最贴近"人学"的方式就是文学和诗.诗是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是隐喻,语言作为"存在之家",既是"思",又是"诗".文学是最直接表达了艺术本质的一门艺术,用中国传统美学的术语来表达,文学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语"之上以便传达的"情语".
|
|
关键词 :
文学,
现象学本体论,
对象化,
情感,
诗和思,
语言
|
|
[1] |
杨琼. 新见卢纶夫妇墓志与卢纶生平创作发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8): 85-99. |
[2] |
周义凯, 刘海涛.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兼述虚拟言语社区的地位和功能[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8): 124-137. |
[3] |
徐焕. 初唐文士与文学仕进的演进[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5): 147-160. |
[4] |
王娅婷, 张慧玉. 中国法律法规中语言权利的历时演进研究:1949—2022[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4): 86-99. |
[5] |
宋子乔. 愧作绮语:论明代文人的自悔心态与文学活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4): 132-144. |
[6] |
袁靖华, 陈宇辉. 地方共情[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3): 26-45. |
[7] |
冯全功. 从谢赫的绘画“六法”到文学翻译“六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10): 127-136. |
[8] |
翁冰莹. 试论20世纪以降法国文学中的记忆诗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8): 139-154. |
[9] |
方一新, 卢鹭. 近十余年从语言角度考辨可疑佛经成果的回顾与展望[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2): 5-28. |
[10] |
付祥喜. 土白入诗:新月诗派对新诗语言的探索与试验[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2): 45-58. |
[11] |
吴庆军. 京味文学英译的京味再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1): 118-131. |
[12] |
王玉莹, 郝田虎. 弥尔顿的《失乐园》中的科幻冲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0): 145-160. |
[13] |
李哲罕. 从拉丁语两次兴衰看语言文字由“厚”到“薄”的发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1): 160-168. |
[14] |
罗长青. 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学认知、接受与生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9): 133-143. |
[15] |
郭沁. 粉丝崇拜及其多因性心理机制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8): 70-8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