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协商民主是20世纪晚期在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互联网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立基于新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全面的参与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直接沟通的可能性.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公共论坛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且与政府发生互动.互联网公共论坛中的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体现了民主的价值和精神.虽然互联网公共论坛还有待于规范,但这种政治参与方式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府决策的优化等方面,无疑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
关键词 :
公共论坛,
政治参与,
协商民主
|
|
[1] |
段治文, 朱元南. 论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历史形态的逻辑演进[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3): 16-28. |
[2] |
段治文 苏悦. 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4): 5-. |
[3] |
[英]格雷汉姆·史密斯. 协商民主制度化: 民主创新与协商体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2): 5-18. |
[4] |
何包钢 王锋. 信访机制的民主化——协商民主的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1): 13-. |
[5] |
郎友兴 张品. 中国协商民主的新进展及对西方经验的超越——北京市朝阳区协商民主实践之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6): 17-. |
[6] |
段治文 杨光. 论中国式协商民主发展的四种形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6): 6-. |
[7] |
吴结兵 沈台凤 宋程成. 社会建构还是资源动员?——社团卷入与人际关系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5): 144-158. |
[8] |
周珂 腾延娟. 论协商民主机制在中国环境法治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6): 24-34. |
[9] |
钱弘道 姜斌. ''信息割据''下的沟通失效与公共论坛重建----发现互联网时代新的公共论坛原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1): 13-17. |
[10] |
何包钢 陈承新.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3): 13-. |
[11] |
James S. Fishkin 劳洁. 实现协商民主:虚拟和面对面的可能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3): 22-. |
[12] |
John S.Dryzek 王大林. 不同领域的协商民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3): 3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