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25年,52卷,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优先出版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断裂体系特征及形成演化   收藏
范彩伟,邓路佳,孙文钊,吴孔友,周培兴,赵庆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159-171.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1
摘要( 57 )   HTML( 1 )     PDF(10820KB)( 20 )

为明确白云凹陷古近系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深化“先存构造、拆离薄化、岩浆改造”三元耦合控制下的凹陷结构研究,运用深度域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构造样式识别、断裂活动定量表征、平衡剖面演化等方法,在断裂级别划分、优势方位、有序活动、立体演化等方面开展了多维研究。研究表明:(1)白云凹陷发育控盆、控洼、控带与控圈4个级别断裂,存在北东东(NEE)向、近东西(EW)向与北西(NW)向3组优势方位;(2)白云凹陷构造特征西、中、东区差异明显,西区以高角度铲式控洼断裂为主,发育2期4组岩浆底侵;中区以中-高角度铲式或座椅式控洼断裂为特征,深部可与Moho面汇聚;东区以平缓波状的低角度拆离断裂发育为特征,受2~3期岩浆改造作用,为典型“多隆洼”结构;(3)白云凹陷不同级别断裂在活动强度与活动时间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也表现为一定的时序性,断裂的有序活动控制了白云凹陷的结构演化与沉降迁移;(4)白云凹陷古近纪经历了初始裂陷期、拆离裂陷期、底侵裂陷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中始新世开始,白云凹陷结构由“南断北超”向“南北双断”转变。

基于MAUP效应的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关系   收藏
任嫄,段兆雯,霍豫,李开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172-188.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2
摘要( 52 )   HTML( 1 )     PDF(8215KB)( 22 )

厘清微观尺度下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精准引导存量更新背景下精细化城市规划的实施方向。基于多源数据,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沙普利加性可解释方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从街道和街区两个层面,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西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在街道与街区两个层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均呈现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活力梯度格局;活力热点分布在街道与街区层面略有差异,存在空间异质性。(2)在影响西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要素中,在街道层面,相对重要性最高的为全局整合度,在街区层面,相对重要性最高的为POI类别数。(3)西安市中心城区建成环境要素对城市活力存在非线性影响,在影响街道和街区活力的共同核心要素中,天空开敞度、地铁可达性在街道和街区层面阈值效应基本一致;POI类别数、容积率和绿视率在街道和街区层面的作用方式有差别。影响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要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街道层面,交互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为地铁可达性,街区层面为POI类别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加强街道与街区协同发展,提高城市活力。

旅游百强县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机制   收藏
魏健欣,华晨,戴智妹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189-201.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3
摘要( 73 )   HTML( 1 )     PDF(4870KB)( 29 )

旅游业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县域旅游逐渐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和二元逻辑回归等方法,基于2019—2023年中国旅游百强县数据,分析了中国旅游百强县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探究了影响其进退的因素。研究表明:(1)旅游百强县总体呈“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逐渐形成“一主(长三角)一副(川黔)”双核集聚格局;(2)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规划因素等共同影响旅游百强县分布;(3)在形成机制上,旅游资源、地理集聚、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对旅游百强县进退的影响较显著。

营商环境、土地策略与城市新生数字企业区位选择   收藏
张娟锋,张丹霞,王兵,邬爱其,赵国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02-214.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4
摘要( 62 )   HTML( 0 )     PDF(2300KB)( 22 )

利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8—2019年数据,构建了数字企业选址的泊松及负二项模型,评估工业用地配置和营商环境对新生数字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营商环境水平对新生数字企业选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采用单一的低价工业用地策略对新生数字企业入驻的吸引效力已衰竭。若在营商环境水平提高的同时,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对新生数字企业仍有拉动作用。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善对新生数字企业选址存在空间溢出负效应。相较于采用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策略,提升城市营商环境水平对新生数字企业的吸引力更大,合理的工业用地价格反而能吸引数字企业入驻。

教室空气质量现场检测和干预   收藏
吕越,张逸杰,陈忠清,张文艺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15-225.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5
摘要( 55 )   HTML( 0 )     PDF(1458KB)( 16 )

为研究教室空气质量及变化情况,在春季学期对某大学教室(持续时间100 min、人口密度0.32~0.39人·m-2)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和干预实验。检测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每5 min记录1次,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估。检测结果显示,教室内平均气温17.8 ℃~29.2 ℃、平均相对湿度34.5%~91.0%,CO2平均浓度921.6×10-6~1 805.2×10-6,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平均浓度330×10-9~682×10-9。干预实验表明,当CO2浓度达2 296×10-6时,被邀者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和可接受度显著降低。当温度为17 ℃~31 ℃时,每升高1 ℃,人体CO2排放率增加0.56 L·h-1。为使室内CO2浓度保持在1 000×10-6内,人均通风速率需较计算值增加0.25 L·s-1

在Minkowski空间中平均曲率方程Dirichlet问题正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   收藏
苗亮英,滕文懿,何志乾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26-231.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6
摘要( 56 )   HTML( 0 )     PDF(476KB)( 28 )

在相对论状态下的质点运动状态研究以及在非线性电动力学理论中的Born-Infeld模型等重要问题,均与一类Minkowski空间中的平均曲率方程Dirichlet问题直接相关。利用分歧方法研究了这类问题存在正解的ε-型连通分支,进而得到相应正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所得结论推广和改进了已有文献的相关结果。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一类双曲-抛物耦合方程组解的大时间性态   收藏
刘炎,温芸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32-237.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7
摘要( 45 )   HTML( 0 )     PDF(748KB)( 18 )

研究了一类来自热弹性力学的n维双曲-抛物耦合方程组,刻画了其解的大时间渐近性态。首先,利用一类特殊的对角化方法得到能量的渐近表达式;然后,利用WKB分析和Fourier分析,得到该能量的大时间衰减及其渐近轮廓。

基于校正技术的流动耦合脂质囊泡模型的线性能量稳定格式   收藏
李琦,陈荟奕,李玉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38-251.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8
摘要( 72 )   HTML( 0 )     PDF(3697KB)( 16 )

主要研究了Navier-Stokes方程与脂质囊泡弹性弯曲能模型耦合系统的高效数值逼近。为准确有效地求解此复杂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依赖辅助变量的完全解耦、线性、二阶时间精确算法,采用压力投影法解耦计算Navier-Stokes方程中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并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步骤;对离散格式的能量稳定性和唯一可解性进行了理论证明。为进一步增强原始能量和修正能量之间的一致性,引入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能量校正技术。通过二维数值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精度高、能量稳定。

地球科学
青藏高原臭氧垂直运输特征及其对臭氧分布的影响   收藏
金展,田荣湘,叶一苇,朱彦橙,肖晨宇,施梦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52-262.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09
摘要( 32 )   HTML( 0 )     PDF(9348KB)( 10 )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通过统计分析与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青藏高原臭氧的垂直输送特征及其对臭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高原地区臭氧主要呈向上输送特征,垂直通量约为1×10?9 kg·m?2·s?1;冬季,臭氧输送方向反转,表现为从平流层向近地面的向下输送,垂直通量约为3×10?9 kg·m?2·s?1。在空间分布上,夏季同一高度臭氧浓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冬季,在300 hPa以上高度,臭氧浓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300 hPa以下高度则呈相反趋势。在季节变化上,从夏季到冬季,臭氧浓度高值区范围降低,并逐渐向南移动。此外,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臭氧的垂直向下输送是导致高原对流层臭氧呈现南高北低分布的重要机制,而夏季低浓度臭氧向上输送则是高原地区出现臭氧低谷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青藏高原臭氧的时空分布及其动力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
钱塘江地表水有机微污染物AhR效应分析   收藏
万奇霖,刘瑶,洪文俊,应林浩,姚佳,叶铖,范思哲,方文迪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63-274.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10
摘要( 51 )   HTML( 0 )     PDF(2253KB)( 7 )

钱塘江地表水因受人类强烈活动干扰被检出含有大量有机微污染物,其可能引起水生生物的生理、生化、毒理学效应并威胁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因而广受关注。然而,对钱塘江地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人源芳香烃受体(AhR)效应研究仍然有限。本文通过靶向化学分析、体外生物测试以及基于“冰山模型”研究AhR效应的毒性贡献率,以了解钱塘江杭州段地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评估钱塘江地表水对人源AhR效应的毒性风险。靶向化学分析检测了农药、邻苯二甲酸、全氟化合物和多环芳烃4类有机微污染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全氟化合物平均浓度为109.52 ng·L-1,是各位点累积检出浓度最高的一类污染物,其累积浓度为219.02~3 645.54 ng·L-1,其中,全氟辛酸(PFOA)为全氟化合物的主要污染物。体外生物测试表明,人源AhR受体转录活性水平呈剂量依赖上升,且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特别是富春江位点(80 REF)的转录活性水平是空白对照组的21.53倍,同时浦阳江、七堡段在无浓缩倍数下(1 REF)已出现显著的AhR效应。钱塘江地表水提取物的AhR效应等效浓度为17.61~46.17 ng·L-1B[a]P-EQ,高于《欧盟水框架指令》中地表水标准限定值4.20 ng·L-1B[a]P-EQ。毒性贡献率结果显示,AhR效应的主要贡献来自多环芳烃(37.03%~88.15%),其次是农药(5.08%~14.30%)和邻苯二甲酸(2.62%~9.21%)。屈(Chr)是AhR介导活性的主要贡献者,其次是苯并[a]蒽(BaA)和苯并[b]荧蒽(BbF)。总之,各项检测数据显示,钱塘江地表水提取物显著激活了AhR效应。研究为混合污染物毒性效应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新见解。

生命科学
中国薹草属(莎草科)植物资料增补(VI)及浙江莎草科植物增订   收藏
鲁益飞,王军峰,叶珍林,王健生,金孝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75-282.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11
摘要( 35 )   HTML( 0 )     PDF(8262KB)( 15 )

报道了我国薹草属的若干省级分布新记录种,安徽新记录种互花薹草Carex alterniflora,贵州新记录种翠丽薹草C. speciosa和纤细薹草C. pergracilis,浙江新记录种武夷山薹草C. wuyishanensis和闽北薹草C. borealifujianica,湖南新记录种武夷山薹草C. wuyishanensis、等高薹草C. aequialta和金佛山薹草C. jinfoshanensis。对浙江莎草科植物做了补充、修订,发现《浙江植物志(第7卷)》记载的江苏薹草C. kiangsuensis为天目山薹草C. tianmushanica的误定,而产于临海括苍山的江苏薹草被误定为豌豆型薹草C. pisiformis,对其做了澄清,并比较了这3种间的区别;以往我国大陆记载的长穗薹草C. dolichostachya均为误定,此种只产于我国台湾和日本,浙江被误定的实为拟穿孔薹草C. foraminatiformis。同时报道了浙江莎草属的新归化种密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

四川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新记录   收藏
刘超,熊先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52 (2): 283-288.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5.02.012
摘要( 66 )   HTML( 0 )     PDF(5633KB)( 18 )

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植物,可食用、药用及作为观赏植物等。在整理和鉴定相关标本过程中,发现川产悬钩子属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2变种,为小果秀丽莓R. amabilis var. microcarpus、三叶悬钩子R. delavayi、刺萼红花悬钩子R. inopertus var. echinocalyx和锈毛莓R. reflexus。将浅裂锈毛莓R. reflexus var. hui归并至锈毛莓R. reflexus var. reflexus。新记录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四川植物种质资源,亦可为《四川植物志》相关卷册的编写及四川植物多样性编目提供基础资料。

More>>   
More>>   
More>>